> 中心简介-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概况

INTRODUC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一、成立背景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为响应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在财政部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央财经大学协同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等5所财经类院校,联合北京、上海、厦门三地国家会计学院,连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社科院等所属科研机构,以及国际著名财税科研机构,于2012年共同组建的财政领域的国家级“智库”。自成立以来,中心紧盯“国家亟需、世界一流”目标,汇聚多方资源,围绕中国财政体制发展与改革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财税学科优势,竭力打造成推动我国财政学科融合发展的专业科研教学机构。

二、财政部共建

中心是中央财经大学落实教育部与财政部“省部共建”的牵头单位;2018年,中心与财政部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共同建立“全国政府预算与会计研究智库”;2020年,财政部“财税改革研究”专家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作为专家工作室的执行单位,全面承担了财税改革领域的重大、前瞻性政策研究,认真履行“为国而生,与国同行”的使命,践行“为人民做学问”的研究初心。中心立足于财政基础理论创新,旨在建设跨学科、国际化的财政学科研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与跨学科视野,通过扎实的科研能力服务于中国当前财政改革的实践与财政理论中国学派的构建。

三、科研建设

中心聚焦财政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目前已形成财政基础理论与政策团队、政府预算与绩效管理团队、财政管理与国际税收团队、政府投融资团队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中心自成立之初就以承担财政学科基础理论创新为重大使命,试图通过跨学科的视角与方法,凭借国际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起能够科学解释和预测财政活动和财政现象、揭示财政规律、具有完备知识框架结构和方法论的科学的财政学科体系。

财政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方面,在中心首席专家李俊生教授的带领下,针对当前主流财政学在解释力和预测力方面的缺陷,财政基础理论与政策团队提出了“新市场财政学”原创理论,并在 2016 年召开了“‘新市场财政学 '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暨‘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成立大会”。会议及团队后续研究成果得到了光明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目前围绕新市场财政学理论,财政基础理论与政策团队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国内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其中 SSCI 三篇,中文核心四十余篇),并创办《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期刊,同时团队成员远赴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弗莱堡大学、希伯来大学等地进行学术宣讲。

《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期刊

政府预算与绩效管理方面,在中心团队领衔专家马海涛教授的带领下,政府预算与绩效管理团队旨在为我国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团队成员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等刊物上累计发表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出版《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国分税制改革 20 周年:回顾与展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研究》等十余部教材专著,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四十余项,荣获全国优秀财政理论成果一等奖、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数十余项。

预算绩效管理教学与研究系列丛书

财政管理与国际税务方面,中心主要从事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及全球国际税收策略的研究。以马海涛教授为带头人,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指导下,团队协调成立了“国际财税协会(IFA)中国分会”、“IFA 中国国际税收发展促进委员会”、“新思路国际财税智库”等专业平台,并与“荷兰国际财税文献局(IBFD)”、“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提升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化学科品牌建设,自 2011 年起,团队每年邀请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税收学术团队来我校开展教研交流。2019年,团队获批教育部“一带一路”国际税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项目。

政府投融资方面,中心主要从事地方政府债务、市政债券、地方融资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领域的地方财政投融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在温来成教授的带领下,政府投融资团队与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努力打造研究实力雄厚、研究成果丰硕、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财政投融资研究基地。

四、人才培养

作为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二级培养单位,中心拥有完善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并以具有“中心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财税人才。中心以国际合作为人才培养突破口,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雪城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等十余所国际顶尖财税机构和世界知名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知识引进来”和“师生走出去”国际合作交流方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国际交流机会:在“师生走出去”方面,2019年,中心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Johnson Shoyama公共政策研究院达成“双博士学位”合作方案(中方经济学,加方政治学),未来拟针对中心的博士生开展培养项目;在“知识引进来”方面,中心广泛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对中心学生进行短期、长期授课以及联合研究指导,启发中心学生从跨学科视角开展财政学研究。

中心严格筛选优质人才。在硕士研究生选拔方面,中心每年7月面向全国举办暑期夏令营(截止目前的唯一途径),选拔15-20名具有跨学科背景(除了传统经管学科之外,同样欢迎政治学、理学、法学、史学等学科同学)的营员成为下一年度硕士研究生。中心于过去5年间从近350位参加夏令营的候选人中仅招录学生61名,平均每届招收12名,实际录取率约为17%。在博士研究生选拔方面,为了更好地突出候选人的学术实力和个人潜质,中心每年通过硕博连读审核制、申请审核制、考核制等多种方式计划录取4-6名博士研究生。

经过严把人才录取要求、实施中心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使得中心人才培养成果突出。中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生)在我校 AA 类期刊《世界经济》《社会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5 篇;A 类期刊《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文汇》《财经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90 余篇。此外,中心编纂出版优秀硕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集 ——《财政问题的新思考》,目前已出版三册。

优秀硕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集 ——《财政问题的新思考》

博士生李静荣获 2020 年第 7 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参会资格

在新市场财政学实验班人才培养方面,2014年中心以“新市场财政学”为理论指导,以扎根现实、跨学科研究为目标,设计了独特的本科生课程培养体系,并组建“新市场财政学实验班”。经过多年训练和培养,“新市场财政学实验班”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生中90%以上的同学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杜克大学等知名学府。

在基地班本科生培养方面,中心在“新市场财政学实验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基地班进一步以模块化的课程保证教学的系统性,采取“书院制”和“一对一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实际财政问题。为了体现“书院制”的特点,基地班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通识课程,以扩宽学生视野,从不同学科视角理解社会结构和制度演变的规律,进而更准确地理解财政学的学科定位。“一对一导师制”的实质在于减少学分负担,将教学活动的重心从课堂教学转移至研究指导环节,以保证学生可以借助导师的研究项目直接接触到最前沿的现实问题,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抽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五、国际化发展

中心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已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国际财税协会(IF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荷兰国际财税文献局(IBFD)、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等数十所国际知名高校和国际科研机构展开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完成了多项国际化合作成果,组织了“新市场财政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国际税收战略设计——BEPS方案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政策解构——中国的视角”等多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学术会议,累计邀请外国专家出席会议50余人次,总参与人次超过700人次,大大提高了中心的国际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中心定期邀请来自斯坦福大学、希伯来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维也纳大学等高校不同学科领域的顶尖海外专家学者来华开设短期课程和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公共政策评估、国际税收理论、政府组织与政府行为、博弈论理论与应用等方面,通过面授课程、专题Seminar等多种学术交流方式,大大启发了中心师生从跨学科视角开展的财政学研究,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和见识。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心学术建设的国际化发展,中心积极鼓励师生外出交流访问。目前已有学生出访交流学习23人次,教师出访交流学习22人次。此外,中心还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定期派出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和访问,中心未来还将与更多学校建立学术交流互访机制。

               

         




附件【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宣传册.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