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旻指导中心本科实验班学生兰书钦、尹莹、中心博士生张鹏远撰写的论文《救灾物资配置的最优模式选择:自由交易、行政限价还是政府供应》刊发于《管理学报》2022年第3期。《管理学报》是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管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被CSSCI、CSCI等权威数据库收录,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
论文围绕救灾物资配置的选择问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口罩物资为例,通过引入专家学者对救灾物资配置模式的争论和各国政府不同的现实实践,提出了救灾物资的配置究竟是否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一刀切”的最优模式问题。文章通过理论建模,梳理了已有的救灾物资配置模式,从消费者剩余角度讨论了政府选择不同救灾物资配置模式的效果差异,分析看最优配置模式的影响因素。文章主要得到以下三项结论:第一,无论是通过行政命令、市场机制或是两者混合的方式,若以消费者剩余为衡量标准,不同的配置模式在一定情形下都有可能成为最优选择,不存在“一刀切”的最优物资配置模式。第二,最优物资配置模式的选择受到灾区比例、供需弹性、财政能力以及政府监管力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第三,对于轻微的灾害,政府应向灾区免费发放物资,在非灾区通过市场配置物资;对于严重的灾害,财政能力大的政府应向灾区免费发放物资,在非灾区通过限价干预配置物资,而对于财政能力小的政府,所有地区应在政府监管下,通过市场配置物资。
文章从写作到发表历时接近两年,是中心新市场财政学研究团队在经济学与管理学跨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中心师生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各类灾害的救灾物资配置问题的一次深刻思考。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研究救灾物资配置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各国应对新冠疫情采取不同物资配置模式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注解,为今后政府在后疫情时代应对不同灾害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配置政策提供了参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也是对社会争论的一次严肃讨论。文章通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和数理分析,系统地对部分学者的观点进行检验和反驳。首先,论文否定了“单纯依靠市场”和“单纯依靠政府”两种观点,证明了单纯依靠市场的模式和单纯依靠政府的模式都仅在部分的情形下才可能成为最优模式,即不存在一种“一刀切”的模式是最优的物资配置模式。除此之外,无论是从模型结果还是现实实践来看,既有市场机制又有政府供应的混合型模式在大多数的情形下成为了最优模式。因此,本文认为,辩证地看待市场和政府在灾后物资配置中能够发挥的不同作用及其优势,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对两者进行取舍和结合,才是正确研究和应对灾后物资配置问题的关键。
本文是中心本科实验班学生的最新成果和突出表现。自本科实验班组建以来,中心通过层层选拔,择优录取,目前已招收八届学生。本科实验班学生在中心科研团队的带领下,积极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众多科研项目,并作为主持人完成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各类创新课题研究,多名同学在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并做论文宣讲。本次发表的文章也于2020年12月作为唯一的本科生论文入选“第六届中青年财政学者论坛”【https://mp.weixin.qq.com/s/TqcZO01RRM8Qdrfr7lPpMQ】。得益于中心团队制和项目制跟踪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三年培养,绝大多数本科实验班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中心将继续坚持创新型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助推我校“双一流”建设工作。
原文链接:http://manu68.magtech.com.cn/Jwk_glxb/CN/Y2022/V19/I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