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20级硕博连读生,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度研究生“龙马学术之星”,导师为姚东旻教授。目前已经收到多所 C9,“双一流”财经高校教学科研岗位入职邀请。

论文发表
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的货币效应,围绕这一问题在《经济研究》(CSSCI,AA)《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SCI,A)《财政研究》(CSSCI,A)《南开学报》(CSSCI,A)上发表4篇系列文章,已发表论文多次被《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1]姚东旻,苏代钰,蒋婉蓉,张容瑜.财政与货币系统关联效应研究——兼论中国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J].经济研究,2024,59(10):170-188.
[2]姚东旻,苏代钰,崔孟奇.政府债券发行的货币政策支持——来自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实证证据[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44(10):3190-3216.
[3]姚东旻,苏代钰,蒋婉蓉,张容瑜.财政如何影响货币创造:被动效应与主动控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1):81-98.
[4]姚东旻,苏代钰,彭卓然,徐慧玲.理解财政赤字——基于统计口径差异来源与政府债务信息表达的视角[J].财政研究,2023,(02):16-31.
主要研究贡献
深入研究了我国财政系统与货币系统的内在关联。可能的研究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1)将货币国定论等理论,关于“财政是货币创造主体之一”的理论推断深入到制度基础层面,从制度基础和调控能力的角度论证了“央行—财政双主体”货币调控体系的客观存在性。该理论的价值是,一方面阐明相较于金融体系以私人产权为主的国家,我国的金融体系可以发挥金融的政策作用和财政对金融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拓展了现有理论对货币创造主体以及财政政策、财政体制改革对货币市场的影响的认识。(2)补充了现代货币理论中的重要论述“政府财政开支增加了银行系统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而私人部门的纳税导致法定货币的灭失”成立的条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证了现代货币理论进行的详细的账户分析是合理清晰的,但忽略了这一理论在不同国库制度中的适用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现代货币理论对于财政部门创造和回收货币的论述成立的基础。(3)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这一宏观概念具象化。既将财政影响货币市场的工具体系和目标体系具体化,也发掘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政府债发行时开展的具体协同配合操作。
学术交流
曾参加首届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学国际前沿论坛、第八届中青年财政学者论坛、中国社会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香樟经济学 Seminar(成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并宣讲论文,参会论文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学国际前沿论坛最佳论文奖、第八届中青年财政学者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奖项。
课题研究
主持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重点选题计划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课题,并获得优秀结题1次,收到感谢信函2次。
心得感悟
很荣幸获得“龙马学术之星”这一殊荣,这不仅是对我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学术之路的激励。感谢姚东旻教授对我的指导,老师活跃的学术思维和谆谆教诲感染和鞭策着我持续前进。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和帮助,我将继续秉持龙马精神深耕于对财政货币问题的研究。
撰稿:苏代钰
审核:姚东旻
责编: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