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第十届中青年财政学者论坛在浙江财经大学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旨在围绕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及推进财税政策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中青年财政学者论坛”由浙江财经大学于2015年发起,距今已有十年,旨在为国内外中青年财政学者提供高起点、深层次、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致力于推动中青年学者探索中国财政制度的现代化之路。此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入选会议论文2篇,中心博士研究生于曙光、董鸿儒、徐傲晗参加本次论坛。
中心此次入选并作宣讲的会议论文是:由中心教授姚东旻、中心博士生徐傲晗、张世宇、于曙光共同撰写的《百年记忆连结:历史灾害与当代家庭储蓄行为》,中心教授姚东旻、中心博士生董鸿儒、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崔孟奇共同撰写的《组织资本、管理费用与企业经营绩效》。
在财税改革与企业行为分会场中,董鸿儒宣讲了《组织资本、管理费用与企业经营绩效》,该研究将“营改增”视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外生冲击,使用企业管理费用作为企业组织资本投资的代理变量,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组织资本投资促进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因果关系,并提出组织资本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机制。文章发现,“营改增”的推行可通过提高有增值税发票可抵扣类的管理费用和体现知识咨询、流程改进等与组织资本相关类的管理费用,促进企业组织资本投资,最终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人均营业利润。该研究基于独特的中国税制环境下展开,以期为组织资本有关理论提供经验证据。
在财税治理与区域协调发展分会场,徐傲晗宣讲了论文《百年记忆连结:历史灾害与当代家庭储蓄行为》。文章基于明代、清代灾害数据(1368年-1911年)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家庭储蓄率和宏观城市间储蓄率差异的双重视角检验了历史灾害对当代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并讨论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历史灾害显著提高了当代家庭储蓄率,其中代际传递发挥了重要作用,灾害使当时家庭产生预防性储蓄习惯,这种储蓄习惯随着代际不断传递,形成一种灾害记忆连结,进而增加了当代家庭的预防性储蓄。进一步分析发现,灾害频发地区的灾害记忆代际传递效果更强,人口流动会削弱灾害记忆代际传递的影响效果。
中青年财政学者论坛是面向全国中青年财政学者的学术交流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论坛始终秉承立足中国经验与自由开放、严谨求真、合作分享的学术精神,致力于推动中青年学者积极探索建构中国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此次中心师生2篇论文入选该会议,是国内财政学界对中心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和工作上优秀表现的肯定。中心将坚持创新型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助推我校“双一流”建设工作。
撰稿:董鸿儒
审核:姚东旻
责编: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