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简称“中心”)讲师王斐然作为第一作者,与中心硕士研究生庄露共同撰写的论文“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China’s regional energy security”在能源环境领域国际知名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在线发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是SCI来源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5.9,是中科院工程技术一区期刊、JCR能源与燃料一区期刊(排名8/119)、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一区期刊(排名2/46),属于我校AA类外文期刊。该文系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生程莎莎、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硕士生张玥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程树磊教授合作完成。
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应对能源风险的能力。在全球能源供需形势、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等不确定性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能源安全的内涵逐渐丰富,涵盖环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技术等多维度因素。随着工业化发展,新兴工业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受到威胁,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战略将对全球能源安全造成重要影响。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技术发展及区域政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可能造成能源安全不平等。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下,研究中国区域能源安全的时空差异,以及能源治理对能源安全的影响,对于实现高水平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并将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能源治理提供借鉴。
本研究从供应安全、使用安全、环境安全和经济安全四个维度选取了14个指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中国省级能源安全指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使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差分解等方法考察2014-2020年间中国30个省份能源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差异的来源,并使用σ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区域能源安全的动态收敛情况。进一步地,本研究以各省能源管理事务支出为基础,计算了能源财政分权指标,并实证检验了能源财政分权对能源安全的影响,以此揭示能源治理在改善能源安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安全水平随时间提高,能源安全不平等有所改善。在空间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是能源安全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在结构上,各省在供应安全和经济安全上的差异是能源安全不平等的主要来源。收敛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的能源安全水平差异不断缩小,呈收敛趋势。此外,能源财政分权在促进能源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能够改善经济安全和使用安全。
本研究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本研究应用多种分析工具对中国区域能源安全进行了全面评估,更准确地反映了区域能源安全的现状和时空差异。第二,本研究创新性地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视角分析区域能源安全差异的变化及收敛,并解释了造成区域内及区域间能源安全差异的原因。这有助于制定促进能源安全平衡发展的区域能源政策。第三,本研究首次从能源治理的角度定义了能源财政分权,并将能源安全和能源财政分权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强调了地方能源治理对于改善区域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从多学科角度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未来中心将继续加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发挥我校跨学科平台优势,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