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简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旻,中心博士生崔孟奇、赵江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许艺煊(中心2019届硕士毕业生)共同撰写的论文《表扬与批评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异质性影响——教师强化行为与学生自我归因》在我校A类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12期正式刊发,论文将因果推断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探讨了教师强化行为的效果评估问题。
(一)期刊简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入选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该刊注重理论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该刊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2022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1.588。
(二)论文梗概
提升学业成绩在培养高质量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其教育质量对国民素质提升和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界有关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一直争议不断,因此有必要探索教师对初中生实施不同教育手段的具体成效。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所收集的初中生样本,依托强化理论与归因理论,研究教师表扬和批评这两种重要且常用的教育手段对初中生学业表现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特征的初中生,这一影响是否一致。
根据现有研究,不论是处于哪一学业阶段的学生,表扬和批评对其影响始终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认为,对教师表扬和批评的影响之所以出现不一致的研究结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点:
第一,在数据上以小样本为研究对象,难以控制人群的异质性特征,且会使微观计量估计存在偏误;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没有克服潜在的教师表扬和批评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反向因果问题;
第三,在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师表扬和批评对学生成绩影响的核心机制;
第四,没有结合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制度背景来厘清其对教师表扬和批评的归因差异,同类型的强化可能对学生行为表现有不同的强化作用,从而产生了学业表现上的差异;
第五,现有研究未严格区分表扬和批评的频率,重点关注强化手段对学生成绩的边际影响,而忽视了平均影响。
鉴于此,本文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与实施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追踪调查项目——CEPS数据库,以2013—2014学年调查中的七年级学生为样本,同时使用其在2014—2015学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将参与第二次调查的学生信息与第一次调查的信息进行匹配,构造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为了剥离教师强化手段对初中生学业表现的因果性影响,本文选用班主任性别与留岗意愿即是否愿意继续当班主任作为工具变量来克服其中的反向因果问题。两项工具变量带来的其他教师行为与路径均最终通过表扬和批评影响学生学业表现,从在相关性和外生性层面可以满足工具变量有效性的前提。研究发现,班主任频繁表扬和批评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成绩,学生的自律努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正向中介作用。
图1 工具变量外生性示意图
进一步地,本文根据初中生样本特征进行分组,检验班主任表扬和批评对不同特征的学生成绩的作用差异。根据归因理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特征,会使其对教师表扬和批评产生不同的归因,最终使相同的表扬和批评行为在不同学生个体中产生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班主任批评的“负强化”作用可能更容易在个体间产生较大的异质性,而表扬的强化作用在不同特征学生群体中更具一般性。即负强化对学生行为的警戒作用更为突出,有时更能提升特定学生群体的成绩。如图2所示,批评对于非独生子女、农村户口以及自我期望较高的学生有更强的效果,而表扬对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效果差异较不明显。此外,班主任批评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效果通常要大于表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负强化手段有更为显著的成绩提升作用,但考虑到其在个体间的差异性较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谨慎使用负强化手段。
图2 异质性检验结果的差异对比
最后,考虑到初中基础教育教学科目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我们根据班主任的任教科目对其进行分类,以研究班主任表扬和批评的频率对其所任科目和其他科目成绩的影响差异。发现语文班主任经常表扬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各科成绩,但其批评的频率对各科成绩均无显著影响;数学班主任的表扬和批评都只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英语班主任的表扬和批评则对学生的各科成绩均无显著影响。
综上,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我国初中班主任的表扬和批评均对学生成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教师表扬和批评是教学过程中有效且重要的强化手段。
学生的自律努力是中学教师表扬和批评得以实现其强化效果的必要中介因素。
由于不同的初中生对教师表扬和批评的归因存在差异,教师表扬和批评对不同特征学生的成绩影响也并不完全一致。
班主任表扬和批评对本人教授科目和其他科目的初中生成绩影响也明显不同。
整体来看,班主任批评对初中生成绩的提升幅度大于表扬,但这仅对特定学生群体有效。因此,在现实的中学生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谨慎、有针对性地使用批评这一负强化手段。
本文以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为基础,明确了表扬和批评的强化行为本质,研究结论不仅为现有强化、归因理论提供了相对系统的、新的经验支撑,也在现实教学中给予教师更多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帮助他们因材施教地引导学生,用更有效率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学业表现。这对中国中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跨学科培养为特点、以经济学前沿因果推断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工具,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重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文是中心师生跨学科研究的又一次新尝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内顶尖刊物上也是对中心人才培育模式的肯定和支持。未来,中心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