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庆祝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立1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七讲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国有企业的作用”,主讲人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财政学教授方红生老师。方教授对现有的周期性财政政策研究进行了拓展,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系统GMM方法首次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周期性准财政投资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指出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所扮演的准财政政策也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快速走出衰退的重要工具。
首先,方红生老师介绍了该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方老师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和梳理发现,许多研究均表明国有企业在宏观经济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仍然缺少实证研究对中国政府是否将国有企业作为宏观调控工具,以及国有企业作为宏观调控工具的效果问题进行分析。方老师认为,只有证实了中国政府的确将国有企业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目前已有的关于国有企业对宏观经济稳定作用的实证研究才有坚实基础。因此,该研究将企业投资视为准财政政策,通过在理论上对中国国有企业扩张偏向投资行为的内在逻辑机理进行阐释,并首次为中国国有企业在经济衰退期的逆周期性投资行为提供系统性证据,能够对已有的研究进行重要补充。
接着,方老师提出了该研究的四个理论假说。第一,在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中,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呈现明显的扩张偏向,非国有企业在衰退期将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第二,在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中,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都呈现明显的扩张偏向。但在经济衰退期,中央国有企业的扩张偏向强于地方国有企业。第三,在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中,相较于经济繁荣时期,在经济衰退期国有企业投资的扩张偏向受经济增长目标的影响更明显。第四,在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中,相较于经济繁荣期,在经济衰退期处于经济增长目标越高的地区的国有企业所获银行信贷会更多。
在提出了理论假说后,方老师利用系统GMM方法构建了实证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通过基准回归分析,方老师发现国有企业投资在经济衰退期呈现明显的逆周期性特征,在经济繁荣期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特性,因此具有扩张偏向,而非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在衰退期呈现出了明显的顺周期性。紧接着,方老师讨论了中央国有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的周期性投资行为差异。分析表明,相比于地方国有企业,央企在经济衰退期的投资增加力度更大,而在经济繁荣期,央企和地方国有企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随后,方老师分别从行业和地区两个角度来研究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周期性投资行为。分析认为,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扩张偏向的投资行为均只出现在第三产业,并且只有西部地区的央企和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国有企业呈现扩张偏向的投资行为。然后,方老师分析了地方增长目标对国有企业周期性投资行为的影响效果,得出在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中,相较于经济繁荣期,在经济衰退期时国有企业投资的扩张偏向受经济增长目标的影响更明显的结论,验证了假说三。最后,方老师从总贷款和长期贷款两个渠道解释了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的信贷方式的干预。
最后,方红生老师对分享内容进行总结,认为中央国有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所扮演的准财政政策也是中国经济快速走出衰退的一大法宝,表明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可以作为准财政政策工具或非常规性政策工具,从而发挥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此外,方老师也对后续研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可以对样本的选择进行优化;二是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方式可以多重考虑,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等。
在讲解结束后,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姚东旻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并分享个人体会。姚老师指出,方老师汇报了一篇非常典型的前沿学术论文,从经济衰退和经济繁荣两方面介绍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国有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和年轻的学者分享了模型应用以及投稿的相关实践心得,对在座老师和同学们启发很大。方红生老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最后,姚东旻老师对方红生老师的本次讲座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