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庆祝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立1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二讲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何伟老师,主题为以“数字经济研究的一些反思”。何教授围绕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数字经济概念与事实辨析、数字经济核算、数据要素的功能等方面展开,讲述了数字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趋势,并与大家分享了对于数字经济研究的几点思考,如数字经济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当前数字经济研究有待突破的议题、存在的误区和不足等。
首先,何教授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数字经济不仅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围绕数字经济的政策接连出台;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不断深化;电力物联网、电力关爱码等数字化产品融入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然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对社会思想、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深远。接着何教授辨析了与数字经济有关的几个概念和事实,一是从概念上辨析了数字经济与新经济、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差别,二是从事实上指出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数字经济的发展,指出现有研究对数字经济认知存在的误区,如数字经济是高大上(高附加值)的、数字经济是低碳的、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体等。
其次,何教授指出学术界接下来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从实践层面看,一是如何准确、恰当地核算数字经济。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虽已有部分产业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尚未充分地反映数字经济对经济增加值的贡献。二是关于数据要素的功能,数据作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的特点、数据的功能、数据的开放是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上值得完善的地方。三是在实际执行和操作层面探讨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研究层面,何教授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经验事实和材料方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影响。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污染、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同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
再次,何教授针对当前数字经济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一是围绕时间趋势、主题范围以及方法的变化,总结出近年来数字经济研究主题的变迁,包括数字鸿沟、数字货币、数字普惠金融、数字经济的税收基础、数字期权以及数字经济与就业、收入差距、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研究主题,指出自2020年以来,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呈现井喷态势。二是总结归纳了现有研究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概念使用及数据和指标,在概念使用方面,存在使用人工智能或互联网等同于数字经济的概念混淆情况;在数据和指标方面,常用的代理指标综合指数、政策实验、文本分析和主观判断存在缺陷。三是进一步指出当前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主题出现表层化和泛化的情况,说明型、分析相关关系或者是影响关系的研究居多,难以给出符合经济学理论的令人信服的论证。证实的多,证伪的少。同时存在“新瓶装旧酒”的“照搬”模式 ,即使用相同的数据、方法以及机制分析,简单地嵌套进数字经济的研究。还有研究时间选择过于超前、研究对象过度向外延伸的问题 。四是关于结论和发现的虚化,指出数字经济刚刚起步,但是许多研究最终落脚点在于数字经济可能存在U型或者倒U型关系,此观点并不能令人信服。五是指出关于政策建议的一般化,认为部分研究的政策建议并不能与应用价值相匹配,应当就具体实施过程具体思考建议内容。
最后,何伟教授进行总结,指出在数字经济当中,产业的数字化仍然是核心所在,认为有关数字经济的规律、理论,我们认识和掌握得还不够。对于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给出方向,一是应当思考政府和市场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和角色,加强政策研究;二是要细分研究领域,不能很宽泛的研究数字经济;三是要明确数字经济的多学科交叉,在做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时把视野放宽一点,使得数字经济的研究具有更强的现实导向和价值。
讲解结束后,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旻老师首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姚东旻教授指出,何伟教授就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给大家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梳理和总结,并给出未来数字经济研究的方向,这些内容对大家具有很大的意义。接着,何伟教授与现场参会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相关问题作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讲座最后,姚东旻教授再次对何伟教授的本次讲座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