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财经报》于第五版金融栏目刊登了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东旻教授撰写的文章《加快绿色债券发展 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本质要求,新时代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大有可为。
从经济效益看,绿色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拓宽了社会公共投资的渠道,为稳固实体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能源革命注入了勃勃生机。从环境效益看,绿色债券的环保效益更高、减排效果更好,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国际发展看,绿色债券的持续性对外开放为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低碳绿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在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实现更加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绿色债券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债券市场迎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确定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总体思路。同年12月,为推动绿色债券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了绿色债券的支持重点,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绿色债券政策规范。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更加科学准确地界定了绿色项目的范围,为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提供了稳定框架和灵活空间。2022年,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我国绿色债券标准基本实现国内统一与国际接轨。伴随着一系列重要举措的出台,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顶层设计日臻完善,“绿色边界”不断明确,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朝着高效、稳健的方向持续迈进。
二是绿色债券市场加速发展。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日趋成熟,具体体现在发行规模、主体和品种等维度。第一,在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的绿色定义口径下,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呈现出增速较快的特征。截至2021年,绿色债券发行量累计达到1.3万亿元,2021年发行量同比增长186%。第二,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电力、建筑、交通等实体行业不断加入绿色债券发行行列,绿色债券对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发挥。第三,绿色债券发行品种呈现出创新特征。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绿色债券品种不断推出,为我国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注入了更多资金“活水”。
三是国际标准合作高效开展。一方面,我国与欧盟联合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推进绿色债券标准融合,为境内外市场主体开展跨国绿色投融资提供了便利环境;另一方面,我国在2016年担任G20主席国期间,牵头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积极开展绿色债券市场相关的国际研究合作,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潜在金融风险,达成“以绿色助转型”的国际共识。
中国式现代化对绿色债券发展提出新要求
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绿色债券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鉴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庞大的特点,有必要拓宽绿色债券的投融资渠道,积极稳妥扩大绿色债券对实体经济、绿色能源领域的有效投资。第一,扩大绿色债券的发行区域和覆盖范围,有效适配各地区推进绿色转型的融资缺口,发挥绿色债券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支持作用。第二,面对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限制,要多措并举降低环境友好型基础设施、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成本,加快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
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绿色债券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的富裕,更是生态经济化的共同富裕。第一,要充分发挥绿色债券的资金转移功能,增强环境基础设施供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通过绿色项目建设带动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第二,遵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推进绿色债券与乡村振兴的统筹结合。加大公共投资对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生态农牧渔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生态绿色产品的交易推进城乡之间的财富转移,实现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绿色债券引领绿色低碳的社会新风尚。持续完善绿色债券投融资的正向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参与绿色债券融资的获得感、安全感。第一,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完善绿色项目投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主动参与生活性、人文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建设。第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引领和倡导绿色消费的价值观。通过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刺激市场加大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间接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力。
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绿色债券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降碳”“扩绿”的环境发展目标,探索构建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管理及环境效益评估认证制度。第一,绿色债券要高度关注高碳行业的绿色转型需求,探索设计与碳达峰、环境效益挂钩的债券产品,推动债券资金向生态修复工程、碳捕捉和封存项目倾斜。第二,将生态补偿相关指标纳入绿色债券环境效益评价,推进评价结果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系统的对接工作,最大限度识别绿色债券项目资金在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投资价值。
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扩大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第一,要求稳步扩大绿色债券市场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利用双边、多边平台参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的交流与对话。第二,力行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自主贡献,发挥绿色债券应对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作用,在高级别财经会议、“一带一路”倡议中分享我国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实践经验,以负责任大国形象主动推进绿色金融更大领域、更宽范围、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绿色债券的发展路径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决策部署,下一步,我国绿色债券发展可以“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为根本遵循,强化绿色债券市场的顶层设计,完善绿色债券政策、标准等保障体系,规范绿色债券资金用途,扎实构建有序、健康、开放的绿色债券市场环境,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一是建立正式规范的绿色债券市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投资者保护原则,建立全方位的绿色债券市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确保环境效益信息的公开透明,并满足不同群体的投资需求。第一,制定规范可行、高效可比的信息披露范式,规定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去向和环境效益以及碳中和债碳减排等信息的披露义务,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投资决策信息。第二,严格执行审查标准,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应强化对环境效益信息的审慎核查责任,有效提高绿色债券的评估质量及公信力,为投资者提供良好可查的投资环境。第三,借助数字化平台,建立监管机制,对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频率与详实程度开展动态监管,降低债券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二是加大绿色债券投融资支持力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论述,需着眼于绿色债券投融资动力的增强,不断加大对绿色债券领域的财税支持力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大金融动力。第一,开展绿色债券相关税收减免和财政贴息等实质性优惠政策,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提振居民的投资热情,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从而缩小收入不平等,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第二,组合运用多种绿色金融工具,推进落后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在碳中和债发展的风口下,将租赁、信托等绿色金融工具与碳中和债等绿色债券结合使用,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经济落后地区水电、风力等清洁能源发展,为经济落后地区从事碳减排及有碳减排效益项目的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帮助落后地区实现优势资源效益更大化。
三是积极培育绿色债券投资理念。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论述,需基于“绿色发展”这一全球共识,大力倡导绿色投资理念,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协调发展,为推进“双碳”目标注入新活力。一方面,加大与“双碳”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双碳”和绿色投资理念,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绿色消费理念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是推动债券“绿色”效果的评估与应用。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论述,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提升债券“绿色”效果的评估精度与应用深度,致力于可持续的现代化。第一,建立绿色债券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环境污染类别制定核算指标,设置具体债券资金效益指标,直观展现债券投资项目的环境表现。第二,基于碳排放交易市场核定绿色债券资产的碳价值,借助碳金融市场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将“绿色”效果转化为市场交易价格指数,进一步扩大绿色债券融资优势,使绿色债券的红利惠及更多投资者。
五是稳步推进绿色债券标准的国际趋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论述,需继续完善绿色债券标准体系,推动其与国际标准的进一步接轨。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评定规则的制定,不断促进我国绿色债券标准的国际互认;另一方面,深化同国际机构及国际交易所在碳减排、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彰显我国社会责任和减碳、降碳的决心,为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
https://h5.newaircloud.com/newsepaper/detail/10257_121040_1491411_20473799_zgc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