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庆祝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立1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十讲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讲人何代欣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政府债务、财政政策、税制改革等领域,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本期讲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当前时代背景下统筹发展与安全和积极财政政策间的关联;传统观点和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衔接;基于财政反应函数的财政空间分析。本次讲座由中心王斐然老师主持。
首先,何老师介绍了当前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2021年中央经济会议中较多的提及到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内容,2022年多项经济工作始终围绕以上内容开展。此外,在安全方面,除2005-2017年上半年外,始终倡导积极财政政策是财政的抓手。
接下来,何老师指出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一概念背后是高培勇老师最先提出的注意财政安全。财政安全一方面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贡献;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波动。同时,高教授的文章中也提到,财政安全可能涉及到国家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概念。其次,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话题,研究也非常丰富。目前,对于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大家关心的话题主要是财政扩张问题,该问题背后的逻辑是宏观调控对财政的需要及财政的可承受能力。在2017年后,有关政策协调的讨论较多,大家关心的内容更多的是宏观调控力度、发力点、发力顺序。对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不完全是宏观层面,其中还包括供需两端、时效长短、中微观、体制机制的一些问题。此外,当前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提及较多的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主要包括“稳就业”“稳增长”两个方面。
何老师提到,统筹发展与安全中的核心问题是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其中较为经典的是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中3%和60%的概念。但当前各国对于赤字率的概念并不统一,其原因是预算范围间的差异。例如,中国经常用一般公共预算的缺口来代替狭义的赤字的状况,但许多国家则偏好使用基础财政盈余(Primary Balance)的概念。此外,何老师还指出,统筹发展与安全中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背后的核心约束是政府融资或者借款在其中是如何受到约束。
其次,何老师介绍了在研究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两个观测视角与方法。第一是将中国在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的财政指标和各国进行对比;第二是在相同的历史阶段对财政政策和政策导向进行对比。接着,何老师提出了财政空间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保财政稳定乃至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前提。针对财政空间,何老师将其拆分为存量、流量和参照比较三方面的内容,并从中国政府债务规模、债务负担率变化、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支情况变化、《预算法》口径下的财政赤字、财政收支缺口、不同口径下财政赤字率变化方面对于核算结果进行了展示。此外,何老师还进行了历史比较,核算出了主要国家在GDP人均约1万美元时的政府债务与财政赤字,并从近似度(与中国情况相近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发达经济体、世界平均值四个角度将中国的各项核算结果与别国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研究设计方面,何老师基于OLS估计的财政反应函数方法开辟了研究财政可持续性的新思路,通过探索财政基础余额对政府债务负担率的反馈机制,为各国的财政、债务管理提供了新视角。何老师参照Bohn(1995,1998,2005)设定的基本FRF模型,并引入实际利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差额,设定财政反应函数模型来评估中国的财政可持续性。
最后,在结论与建议方面,主要结论有,第一,财政反应系数为负并不代表已无财政空间可用,更加准确的理解应该是财政反应系数为负代表了财政空间正在逐渐收窄。第二,考察中国财政反应系数的动态变化与财政空间的调整可能更有意义,而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差对中国的财政状况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何老师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一方面,以财政反应轨迹动态维持可持续性,要科学调整应对债务的财政反应轨迹,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管理。另一方面,善于发挥利率在确保财政可持续的调节作用,有必要将利率和经济增长率变动等现实条件纳入到理论分析中,才能科学评估财政空间。
在讲解结束后,何老师与中心博士生苏代钰、李泰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马珺老师就赤字率口径问题、计量模型方法以及模型设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最后,王斐然老师对何代欣老师的本次讲座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