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科研处组织,全校申报、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评选出了6部著作荣获第二届中央财经大学优秀著作奖。此次评奖,中心姚东旻教授的《灾害的经济学分析——地震、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和王麒植副教授的《国家经济能力的微观基础:一个关于国有企业的理论》个人专著均荣获该奖项。
灾害,是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持久挑战。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不得不思考灾害对经济系统的长短期影响、相应的灾害应急处置,以及针对灾后恢复的经济政策制定。然而,在回答这些具体的应用性问题之前,一个不可回避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如何刻画灾害情境下的微观个体决策机制及其相应的宏观经济效果?只有正确回答了该问题,才可能对于诸如“后疫情时代如何提振居民消费问题”做出深刻的回应。
《灾害的经济学分析——地震、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一书统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研究窗口,从基础事实、微观机制和宏观经济效果三个维度尝试回答这一基础理论问题。在基础事实维度,检验了地震对灾区家庭收入、消费及储蓄行为的实际影响,以此作为后续理论分析的事实基础;为系统、全面、准确地刻画灾害情境下的微观个体决策机制,本书依次从预防性储蓄理论学说、时间偏好理论和参考点决策模型刻画和解释灾后微观家庭的消费-储蓄决策过程,分别提出了“灾害影响居民的预期收入与及其方差”、“灾害影响人的自我控制或认知判断能力,进而改变时间偏好”,以及“灾害对不同人群的参考点产生‘回归’影响”三种决策机制;在宏观经济效果层面,系统地分析了地震后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变化及相互作用方向,不仅明确了地震对受灾地区经济增长的宏观影响机制,也为关于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因果争议提供了新的可靠经验证据。本书为理解“后疫情时代”的诸多经济事实,提供了一个相对系统(微观与宏观)的理论基础,希望能对灾害的经济效果评估、灾后经济复苏政策制定(如提振灾后的居民消费等),给予有益的理论参考。
《国家经济能力的微观基础:一个关于国有企业的理论》一书提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以强大的国家经济能力为基础,因为我国市场制度的建立过程是由政府主导的试错过程,并且改革成本最终需要政府承担。此外,对于后发国家而言,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容易出现产业结构低效、新技术投资不足等协调失败情形,需要政府以推行经济战略的方式克服。对应于上述政府职能,国家经济能力进而体现为社会成本承担能力和战略协调能力两个方面。强大的国家经济能力保证了政府有能力承担改革的试错成本、克服市场失灵,而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微观基础。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有效控制提升了社会成本承担能力和战略协调能力,是改革顺利推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因此,国有企业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非“拖累”了经济增长。
此次,中心教师著作入选学校优秀著作奖体现了学校对中心科研成果的肯定和鼓励。未来中心教师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严谨治学,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