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庆祝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立1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宏观视角的中国税收前沿问题:理论与应用简介”,主讲人为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副主任朱军教授。朱老师主要围绕引论、国外文献的总结、中国未来税制的改革、面临挑战与展望以及分模块的税制前沿问题五个方面进行主题讲座。
朱军教授讲座
首先,在引论方面,朱军教授指出税收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的从定性转向实证分析、政策模拟和政治实践分析等方面,总结现有文献,梳理关于税收理论与政策问题的研究方法,分别对以回归为主体的实证分析、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政策分析方法、基于宏观结构模型的政策分析方法、博弈论与机制设计方法以及实验与行为经济学的方法,进行讨论,探究如何优化评估相应的税收政策。同时,在税收前沿问题方面,总结国外文献,指出基于美国问题的研究基本形成文献的共识,但关于中国税收相关的文献还未达成共识;国际上关于数据和实证分析拥有丰富的数据;由于我国数据相对较少,因此我国在进行税收问题研究时,多采用实证分析以外的方法,例如内生增长模型以及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将方法与问题在现实进行完美结合;最后指出部分文献体现了开放式的讨论,另一部分文献则着眼于国别间及国际问题,突破了局限于一国问题的研究视域,对于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其次,是关于中国未来税制的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展望,朱军教授介绍了增值税立法和税率简便问题、个人所得税完善问题、房产税开征问题、环境保护税、碳税问题、消费税税目的“有增有减”问题、资源税扩大范围的问题、进口关税的税率降低问题、税务机构设置的完善问题等八个中国未来税制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朱军教授从税基价值难以确定、纳税主体界定困难、常设机构认定不明、税收征管制度不完善以及税收治理方式相对滞后等五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现行税制的影响。
再次,是关于分模块的税制前沿问题分析,朱军教授主要围绕几个重点税种展开分析,关于增值税并档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指出无论是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还是单独实施的减税改革,降低13%基本税率并非首选;同时增值税税率减免政策实施的时候,要考虑要素替代效应的存在,注意政策对第一、第三产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必要时予以调节,考虑产业之间的公平问题。关于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朱军教授认为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既要考虑劳动所得税收入分配调节,也要关注将更多的资本所得纳入到综合所得进行纳税。关于房产税、收入分配与金融稳定,朱军教授指出在既定的金融杠杆比率下,开征房产税是有好处的,但是要注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关于碳交易、碳税与碳强度管控,朱军教授指出未来整合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中的相关税种,开征中国特色的碳税是一个选择。关于数字税收、价格粘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朱军教授研究认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20%的时候,可以考虑开征中国的数字税收。然后是关于税收激励、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朱军教授表明,持续的激励是鼓励企业研发的重要方面。最后,朱军教授指出,政策效应的评估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建议中国应该在未来适时的开放一些税收和财政数据,此外还指出,解释变量中“离散变量”进行因果识别需要进一步论证,以及研究人员应该多去研究未来,而不是纠结过去。
接下来,朱军教授对自己即将出版的书中的内容进行举例介绍。首先介绍了书中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中对于各国征收不同种类的税收进行了梳理,展示了一个历史脉络。接下来,具体介绍了书中第八章所构建的置入数字税的DSGE模型,并且简要介绍了模型中家庭部门、厂商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市场出清的约束条件以及针对不同的情景下对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稳态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然后简单展示了数字税对货币政策、行业税负以及数字经济的动态影响分析与福利损失评估。最后展示了基本模型的程序,并指出其它章节的框架与第八章相类似,只要掌握一个方法就可以进行多种模拟。
最后,朱军教授提出,系统化的论述,开放的可复制的过程,完整的逻辑体系和逻辑思考可能也是创新,并根据自己多年来投稿和发表文章的经历,告诉大家不能一味迎合审稿人的意见,一些文章的原版虽然可能有些“幼稚”,但是可能更有利于创新。
在讲解结束后,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旻首先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姚东旻教授指出,朱军教授将国际上关于税收领域的前沿问题给大家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梳理,并对未来中国的税制改革的重大前沿问题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最后还分享了自己学术工作的一些新的体会,这些内容对大家未来进行学术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接着朱军教授与现场参会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最后,姚东旻教授对朱军教授的此次讲座表示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