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15日及18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邀请到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公共政策学院院长Anil B. Deolalikar教授为中心师生带来发展经济学(冬季)短期课程。
短期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天课程中,Anil教授讨论农业和工业劳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天课程则主要覆盖就业、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和人口增长理论;第三次的研讨课,Anil教授讲授了现代发展经济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及自己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第一天(2019年12月14日)的课程中,Anil教授以“为什么中国能够用70年的时间从最低收入国家一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Arthur Lewis于1954年提出的经典劳动力增长模型。通过这个模型,Anil教授认为中国通过复现西方资本积累和工业革命的过程,用很短的时间跨越了物质资料的积累过程,因此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
紧接着,Anil教授继续使用劳动力增长模型解释了佃农制度和固定地租的区别。通过对两种制度的比较,得出固定地租相比于佃农制度在促进农民积极性方面更有优势,进而解释了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释放农民积极性和促进生产的。
第二天(2019年12月15日)的课程中,Anil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工作函数的推导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经济学家致力解决的问题——工资和哪些因素相关。Anil教授构建了基本的回归方程,成功捕捉到教育、工作经验、性别和种族对工资显著的影响,并通过控制家庭背景、IQ等个人特征变量解决了教育变量中部分内生性问题。针对模型,教授又给出了两个改进意见:中国的教育审查制度往往意味着教育年限和学历是不连续变量,因此学历可能是更好的代理变量;通过引入双胞胎进行差分变量的估计,从而消除家庭的变量的影响。随后,Anil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计量经济学中教育回报边际递减、教育回报随着历史发展而降低等几条规律。
接下来,Anil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口统计学,并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学理论模型。借用这一模型,解释了为何近百年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在近现代一段时期,医疗技术和社会安定程度使死亡率快速下降,但是出生率却滞后反应,随着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出生率才慢慢下降,二者之间的过剩量就造成了人口的极快速增加,在人口总量上表现为1950年后的爆发式增长。
面对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时,Anil教授认为主要原因是生育率的降低以及寿命的延长,使人均收入尚未进入富裕水平的中国面临一个极大的陷阱。Anil教授进一步解释到生育率下降的原因:现今主要是随着女性工作的普遍化,孩子的影子价格逐渐与母亲的收入相等,对孩子培养质量的要求逐渐超过对数量的需求,导致生育率下降成为必然趋势。
在第三次(2019年12月18日)的研讨课中,Anil教授讲解了目前在计量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常用的两类方法——RCTs(随即控制实验)和Quasi-experiment(准实验)。随后,Anil教授概述了自己的两项研究成果:用身高作为人力资本的一个代理作为被解释变量,判断1984年卢旺达大屠杀对活过屠杀的女性的身高的影响;对于印度政府立法限制性别预知技术对男女比例的影响,采用印度一个早于联邦政府8年实行相同法律的省份作为控制组,得到了该项限制性立法对男女比例纠正正效应的DID结果。
课程在发展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史和计量经济学的学科背景,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劳动力市场、人口特征和人力资本等经济学问题,通过诸多经典模型的引入和对现象的解释让同学们对国家富强、资本积累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Anil教授的讲授不仅深入浅出,也用开放的态度积极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针对中国当下的重要问题都有独特和独具启发性的见解,帮助同学们学以致用。大家都在认真但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和讨论,并收获了很多新领域的知识。
注:本项目由中央财经大学引智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