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旻及其博士生李泰奇、崔孟奇共同撰写的论文《如何解释行业内企业的实际税率差异——基于税法法定与地方自由裁量视角的验证》被《财经研究》录用,即将于2021年第九期刊发。《财经研究》创刊于1956年,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高校经济学龙头期刊(我校A类学术期刊),同时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财经高校联络中心的主任单位,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202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
该文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在我国同行业内部企业实际税率普遍存在差异的典型事实。在此基础上依据我国实际税收征管流程,构建了一个涉及征管全环节的理论框架(如下图所示),指出企业的实际税率差异主要来源于税法法定与地方自由裁量两类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假说与推论。在实证部分,有别于以往多数实证研究对变量之间相关性与因果性的重点关注,该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引入差异分解的研究视角,采用夏普利值分解法来准确量化不同来源因素对企业实际税率差异的贡献度,从而明确各来源因素的主次性,同时进一步考察其动态变化趋势,并据此探究其背后的制度成因。
图:征管全环节中企业实际税率差异的产生来源
具体来看,文章的主要发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税法法定因素与地方自由裁量因素是产生实际税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前者的贡献度远高于后者;第二,两类因素对实际税率差异的贡献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其中税法法定因素的贡献度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最高,而地方自由裁量因素的贡献度在东北地区最高。第三,2007-2019年间,税法法定因素对实际税率差异的贡献度长期维持在高位水平,而地方自由裁量因素则显著下降,但各地区的下降趋势表现为各异的起始水平和终点水平。第四,文章进一步构建了税收法治化程度指标以刻画全国及各地区的税收法治环境,结果发现,在2007-2019年间我国税收法治化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各地区均表现出法治化程度不断加强的特征,反映了我国“依法治税”改革思路的有效落实。
该文的核心研究路径涉猎税收学、会计学、法学等众多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领域,是中心师生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又一次重要尝试,该研究成果的最终发表也是对中心人才培养方向与跨学科发展思路的一次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