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公共政策学院王清芳教授访问中心,并与中心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曹明星副教授与中心师生参与了此次座谈。该次座谈会主要分为三部分:(1)运用跨学科、国际化的角度看问题;(2)介绍质化研究;(3)关于转移支付与企业补贴的师生问答。
1. 王清芳教授指出要运用跨学科、国际化的角度看问题。
作为财政学主要研究对象的财政收支,仅仅是客观的表现,其中政治、社会、文化、智力等方面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王教授指出对财政学的研究,不应仅仅研究支出和收入,应以财税收支为切入点去研究政治上的支撑、经济上的发展、企业家精神的推行等各方面的影响。作为未来的财政学专家,切记仅从一个片面、一个片面讨论问题,需要从国家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更有利于政策制定。而中心也秉持这样的思想,从形式上讲,是财经学校上的交流,但也致力于跨学科的交流,既包括传统财政学的思想,还有包括如社会学、法学等思想。
王教授举例指出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还要看管理、制度、移民、社会资本等各方面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某些方面是非常对立的,但是仍然需要我们关注这些因素在一个项目中的具体作用如何。例如,某些理论认为一个地区需要重视创新性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该理论更关注于高层次的需要,忽视了整个社会的差距,例农民工、扶贫等方面,因此受到一定的批判。
在世界化、全球化背景下,要运用全球化的眼光看问题。例如全球人才流动的影响如何,应如何引进人才?以国家发展的名义引进人才对发展的作用如何?国家发展、个人发展和学术发展间是什么关系?等等问题,都需要从跨学科和国际化的角度来看,这也正是王教授现在关注的问题。
2. 王清芳教授介绍质化研究
质化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一般来说,质化研究主要解决对深层次的问题感兴趣但是数据不可得的困境,可运用案例研究(case study)、大数据+小案例、访谈(interview)、文件研究(document analysis)、研究回报和技术等等方式来解决。但是由于质化研究是运用个体的资料来分析,因此不强调普遍性。
而质化研究最大的障碍是资料的获得途径——谁作为被访谈对象?事实上,在很多国家,对相关者的访谈资料可信度不高。因为很多人不一定愿意接受访谈,给的答案也不一定真实。因此,运用文件、资料效果会更好一点。例如对于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很多文章仅仅是去证实某项结论,而没有更深入地,从最小的角度和现象入手去分析是什么产生了作用,主要的机制影响是什么。此时,应该考虑质化研究的作用,仔细设计质化地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在哪些网站找数据、关键词的选择、包含哪些内容等。
3. 关于转移支付与企业补贴的师生问答
听了王教授的讲解,中心学生与老师积极交流,对转移支付和企业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王教授耐心回答了同学的问题,她指出美国的转移支付是将钱拨给州政府,州政府自己决定如何花费:一部分以人为基础,包括食品券、医疗服务等;另一部分则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现在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心城市问题,中心城市的房子、基础设施等老化严重,用脚投票使得有钱人去了基础设施更好,更能满足需要的地方。而剩下的则是没有钱和能力进行迁移的人,这部分人却将问题归结于政府制度上的缺陷。
而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如果仅仅以专利数作为衡量指标是欠妥的,应该从全方面考虑,关注创新本身,关注财政制度等因素对创新的影响,可运用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研究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制度创新。目前,如何从整体上进行创新,考虑不同文化融合过程对创新的启发,以及如何将创新转化为产品等实用性的成果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王教授的介绍和讲解使学生收益匪浅,她指出做研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学术研究对学术发展的影响,学术研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她鼓励学生要阅读、阅读、阅读,并保持不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