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姚东旻老师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王悦老师共同撰写的文章《财政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在《中国财政》(2020年第20期)"专家谈财政‘十四五’规划"专题中刊发。此前,此文曾在财政部综合司与中国财政杂志社联合开展的“财政‘十四五’规划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文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归纳出现阶段我国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即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不对称性、地方财政之间投入的不均衡性问题以及财政科技投入的不同部门之间存在高度同质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为导向”的辩证关系。文章以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的市场平台观为分析基础,对财政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协调、杠杆与保障作用进行阐述。
文章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财政作为政府履行科技创新领域职能的主要方式,应当从协调多方创新参与主体的动机与利益关系、通过财政资金的配置发挥杠杆作用和为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作用三大方面发挥作用。在“十四五”规划时期,财政对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路径应从两个维度重新定位:一是在长期稳定、不随经济形势变化的国家创新制度构建层面,以满足科技领域的社会共同需要为根本目标,细化中央与地方在科技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由单一的财政科研资助向政府购买科研产品和服务转化,通过政府购买创新服务,极大地激励社会资本投资;二是在短期调节科技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层面,构建财政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多层次、全方面、网络形态的支持模式,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风险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促进财政支持科技的方式多样化发展。最后,文章提出要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权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采取不同的科研资助方式,要通过健全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以深化科技相关部门与科研机构改革两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