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心邀请北京工业大学刘维刚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前言问题《经济政策有效性—基于生产网络框架分析》,刘老师依次从The network origins of aggregate fluctuations, Endogenous Production Network, Industrial Policies in Production Networks这三篇文献入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来研究生产网络的方法基础、生产网络框架模型的扩展及其与经济增长问题的联系,最后讨论了财政政策或者产业政策如何在生产网络中应用,丰富了同学们的研究视野,使大家受益匪浅。
在课程的第一部分,刘老师首先梳理了本节课所学文献之间的联系并简要阐述了三篇文章所做的主要工作和贡献,使大家对生产网络模型的产生、拓展、应用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地认知。
接下来,刘老师讲解了Acemoglu等人2012年发表于Econometrica关于生产网络的经典论文The network origins of aggregate fluctuations,该论文推翻以往学者们得出的“在一个拥有很多部门的经济体中,某个部门的波动不会引起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这一基本结论,作者考虑了生产框架这个角度探讨了生产网络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为分析经济结构中的经济波动提供了坚实的数学分析框架。
刘老师从按美国数据生成的投入产出网状图出发,详细讲解了在图上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和部门之间的关联如何体现,然后详细介绍了Long and Plosser构建的多部门静态模型,包括模型中各变量的经济含义、模型假定与推导,随后扩展到Acemoglu等人的论文中构造的一般竞争均衡模型,在对价格进行标准化后得到了经济体产出与技术冲击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其中刻画经济生产结构的影响向量(influence vector)是重要的变量。这一均衡结果为分析经济产出波动和生产网络结构提供了基础。
其次,刘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从不同条件分析生产网络与产出的分布情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产网络一阶效应,并发现一阶效应具有重尾分布的特征,然后,论文提到在分 析经济产出波动时应该考虑二阶或者更高阶关联。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生产网络结构都会产生整体经济波动,在生产结构对称时,技术冲击则会很快消散,此时即又回到了宏观经济理论的共识。也就是说,生产网络结构的非对称性是微观冲击产生整体冲击效应的原因。
在Endogenous Production Network一文中,Acemoglu和Azar将内生生产网络的生产函数构造为:Y=F(S,A(S),L,X)。在该生产函数中S是生产要素的投入集合,如果某个行业通过对生产函数投入的不断调整达到最优的话会导致产出价格的下降。A表示生产率,受投入要素结构影响,L表示劳动投入,X为中间要素投入。对该生产函数投入最优化问题的求解需要首先在给定投入结构S的情况下求解成本最小化下的最优投入L和X,然后求解出使得成本最小的S。
随后刘维刚老师回顾了The Network Origins of Aggregate Fluctuations一文中定义的均衡,并重新定义了内生生产网络中的均衡,对内生生产网络中均衡的存在性和广义唯一性进行了证明。Acemoglu和Azar还基于构造的内生生产网络的生产函数探讨了价格和生产结构S的比较静态分析。在对均衡的相关命题进行证明后,作者又进一步考察了动态情形下生产结构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作者假设每一期市场上都会出现新产品,在内生生产网络生产函数中可选择的S(生产要素的投入集合)增大很可能引起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以及产品价格的下降,也就是说整个生产网络都可能受到影响。企业可选择的要素结构的增加促进技术进步,对于经济的增长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最后,作者使用美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对生产网络变动对生产率产生影响的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Jaccard距离公式来计算结构变迁的程度,进而对美国相应的数据进行了回归检验,证明生产结构的变迁确实引起了美国的经济的增长。
但之前的两篇文章研究该问题存在诸多难点,比如扭曲效应存在投入产出关联,因此补贴扭曲度最高的部门或许不能提高效率,政府决策需要考虑生产网络效应;同时政策措施也许会依赖于市场缺陷的严重程度,而市场缺陷的严重程度的测度极为困难。普林斯顿大学Ernest Liu(刘斯原)教授2019年在QJE发表的文章Industrial Policies in Production Networks尝试在生产网络下探讨了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
该文章基于理性经济框架下对产业政策所呈现的跨部门关联与市场缺陷进行了分析。为进行有效测度,本文作者首先分析了传统生产网络模型,并在其中引入金融摩擦和契约摩擦等扭曲的存在,同时作者通过巧妙地设定规避了消费者问题,使之与生产者问题巧妙地相结合。由于扭曲的存在使得市场呈现分配无效性特征,直接导致了部门之间的资源错配现象,这为政府提供了政策的空间。基于此,文章提出通过 “扭曲集中度(Distortion Centrality)”对生产网络中的扭曲效应进行测度,“扭曲集中度”是部门影响力与多玛权重(Domar weight)之间的比率,部门影响力指的是最优规模下部门重要性,多玛权重是政府为拉动部门经济发展耗费的单位成本。因此,“扭曲集中度”能有效表征政府支出的边际社会效用,政府需要对具有较高扭曲集中度部门加以扶持。
文章以中国和韩国为例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发现:扭曲集中度大的部门成为了政策制定者重点关注部门,证明中国的产业政策确实有效,此外本文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对这些部门具有正向促进效应。
此次讲座介绍了生产网络的框架和结构,同学们也在本次讲座中收获满满。内生生产网络研究是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刘维刚老师在讲座最后也指出其分析框架可以拓展到诸多方面,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该领域进一步探索。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