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The Journal of Neo-public Finance)2023年第1辑(总第3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刊首辑于2021年发行,主要刊发财政基础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是中央财经大学首本中英文对照的财政学基础理论类刊物。《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主办,中心首席专家李俊生教授和中心姚东旻教授共同担任主编,15位财政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本辑共收录5篇文章,文章作者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共6家单位。
李俊生、姚东旻撰写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背景与研究问题》系作者为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出版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成果系列”丛书撰写的总序。本文阐述了“新市场财政学”从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价值观(哲学)两个“维度”理解市场经济对财政活动的意义,并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前提、以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研究财政问题。“新市场财政学理论成果系列”是探讨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的学术平台,诚邀海内外同仁围绕十个方面共同探讨,具体包括:(1)财政本源问题;(2)财政行为主体问题;(3)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问题;(4)公共物品的界定标准问题;(5)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6)政府间财政关系问题的实践研究与理论建设问题;(7)非政府财政领域的研究;(8)政府财政(政府预算)的立法决策理论与监督管理实践;(9)财政与金融关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10)国际财政(税务)关系问题。
毛捷、韩瑞雪撰写的《融资平台担保网络的典型事实研究》基于手工搜集的2009-2019年融资平台担保数据,本文对融资平台担保网络的定义、度量和特征事实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凭借优越的资源优势,省级融资平台通常以对外担保为主,且担保金额较大,而层级较低的融资平台以接受担保为主、担保规模小,且通过与多家融资平台建立担保关系来分散风险;担保网络具有信用筛选作用,高信用评级的融资平台更容易在担保网络中获得资源;担保网络具有明显的地域集聚性、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现象;2009-2019年,担保网络的整体演变趋势为网络结构更复杂、更连通、更同配。王文素撰写的《探微我国古代国家治理与财政发展中的“悖论”规律》指出从人类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考察,我国财政产生的时间早于夏王朝。虽然各朝代的大多数当权者为使财政回归“公共性”做出努力,但不能解决“少数人”决定“多数人”权利这个始终存在的根本问题,只能使财政发展线悖离公共线的幅度缩小,而长久不可能重合。高琳、钦艳丽、温婧琰撰写的《均衡性转移支付、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发现均衡性转移支付一方面通过大幅促进公共投资有力拉动了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经济活动向高生产率城市集聚从而阻碍了地区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政策理念应从过去的“帮地发展”升级为“帮人发展”。刘红芹、耿曙撰写的《财政透明度与政府支出效率:影响与机制》通过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对象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如下:首先,地方政府加强财政透明度的建设的确有利于促进政府支出效率的提升。其次,在社会监督压力更大的地方,财政透明度对政府支出效率的改善效果将会增强。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则表明,财政透明度主要是通过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浪费、优化政府支出结构两种方式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旨在突破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对我国财政学和财政实践的理论“垄断”地位,辨析“以市场失灵为政府财政的起点”的观点的谬误,"新市场财政学"提出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的本源的基础,推动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基础理论的积极探索,注重学术性、理论性,希望能够借助“新市场财政学”开辟全新的研究视角,促进百家争鸣,激发国内外学界对于基础理论的探讨,从而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让财政政策、财政实践有理可依,让财政研究有章可循,最终打造财政学的“中国学派”。《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诚邀国内外志同道合的学者们以本刊为平台,促进财政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繁荣,增强财政理论的解释力与预测力,为国家良好治理、社会经济系统繁荣提供稳固的理论根基。
本刊采取邮箱投稿的方式。欢迎海内外同仁赐稿,投稿邮箱:inpf@cuf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