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是由中央财经大学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主办,并与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共同承办的一本财政学基础理论类期刊。本刊暂以集刊形式每年发行一期,主要刊发财政基础理论及其创新内容,试图打造中国特色财政学派的理论原发和传播平台。
本刊命名缘由
“新市场财政学”是作为一个新的财政理论框架、新的财政学分析与研究范式而提出的。依据财政学研究对象分类甄别,当代主流财政学属于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活动规律的“狭义”财政学,简单地说,属于“市场财政学”。作为这种市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市场失灵理论的“失灵”以及其对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市场之间关系认识的偏差,让我们重新回归到对经济学的有关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市场关系的探讨,从而诞生了“新市场财政学”。新市场财政学“新”在:在对市场失灵理论的批判和解剖的基础上,借鉴欧洲大陆学派财政理论的合理内核,重新定位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探寻重构与完善财政理论的新财政理论分析与研究范式。在重新思考了“市场失灵理论”的前提下,新市场财政学一方面为财政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新市场财政学从国家治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为政府以及经济社会其他有关需求者研究与探索财政问题提供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方法与工具。
为了进一步推动财政基础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繁荣发展以及扩大其在西方财政理论界的影响,《新市场财政学研究》的创办就更具理论及现实意义。期刊名称继续承袭了“新市场财政学”的概念,首先与主流财政学做出区别,重新回归到对财政学的有关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市场关系的探讨。新市场财政学观点的提出并不是为了另立门户,其继承了“社会共同需要”、“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价值理论”等理论内核,进而不断完善发展。此外,在期刊的核心概念的英文翻译中,我们使用Neo-Public Finance作为新市场财政学的英文名称。使用“Neo”而非“New”是因为前者更准确地表现了新市场财政学对欧洲大陆学派的传承和对当代主流财政学理论的反思,更重视市场的作用,反映了更为自由的政治经济主张。
本刊的定位
从西方财政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通常将财政学理论分为两派:盎格鲁-撒克逊学派(英美学派)与欧洲大陆学派。在当今世界学术界,盎格鲁-撒克逊学派的财政理论占主流地位,被称为所谓的“主流财政学派”,现代主流财政理论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按照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对财政理论的概述,财政学就是研究政府干预经济以便达到自身目的的科学,而政府作为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自治体,就是财政理论的研究核心。政府需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内发挥干预者的作用,从而对财政现象进行解释和观测。但是究其根源,政府财政并不是以市场失灵为起点,政府财政最初并不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才建立的。因此“以市场失灵为政府财政的起点”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值得商榷的。
基于此,我们提出“新市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新市场财政学”以社会共同需要作为理论源泉,以公共选择作为方法论的基础,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私人部门经济活动的市场表现形式,以公共价值最大化作为政府财政活动的市场表现形式。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产生的经济活动都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因此,市场是包括政府、企业和私人等众多参与者的一个交易平台,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市场财政学中市场与政府的对立关系。以政府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与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作为交易平台中的平等成员,通过市场博弈行为来调整约定控制权及剩余控制权,实现公私部门“双赢”,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不断完善新的市场环境体系。
本刊特色
在内容上,本刊鼓励诸位学者关注财政领域,特别是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我国财政现象,欢迎立足中国现实,兼具学术性、理论性的财政学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本刊不局限于以理论分析、计量实证、数理建模、文本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的来稿,各位学者可以综合性的研究视角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本刊物在新市场财政学理论构建之初创办,旨在为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开辟全新的研究视角。因此我们期望专家学者们能够加入我们共同发展与创新这一理论,从而促进财政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繁荣,为国家的良好治理、社会经济系统的繁荣提供稳固的理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