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专业聚焦|我校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2025届毕业深造率92.86%!
2025年07月03日     浏览量:    


四载笃学耕耘,今朝新星耀空
我校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
2025届毕业答卷璀璨绽放

四载春秋深耕,今朝硕果盈门。我校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2025届毕业生以卓越成绩交出成长答卷,从理论课堂到政策研究前沿,从校园探索到国际舞台,这群青年学子以扎实的学术积淀与前沿的实践成果,生动诠释着“一对一导师制”与“科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生命力。

为了培养财政学基础理论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服务中国财政改革的伟大实践,2021年财政税务学院与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面向2021年入学的财税学院本科生,选拔组建首届“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2025年迎来基地班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作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负责实施培养方案。截至目前,基地班2025届毕业生14人,其中7人确定国内升学,6人确定出国/境升学,毕业深造率为92.86%。


一、精育才硕果盈,启新章征途阔

国内深造高校涵盖中央财经大学、深圳大学、辽宁大学等知名高校,国/境外留学院校涵盖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曼海姆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生依托扎实的财政学理基础与政策研究能力,在国内外学术平台中崭露头角,彰显“厚基础、重实践”育人理念的丰硕成果。


二、新文科育栋梁,财政班应时生

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作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诞生于新时代国家对复合型、创新型财经人才的迫切需求。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以李俊生教授创立的“新市场财政学”为理论基石,构建起扎根中国现实的特色培养体系。该理论创新性提出市场平台观与政府参与观,以社会共同需要为核心目标,将财政行为作为理解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枢纽,为分析中国改革实践提供了全新范式。在此理论指引下,基地班融合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以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宽广学术视野和强大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财经人才为核心目标,旨在深刻理解社会结构与制度演变规律,为国家财政税收事业输送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栋梁之材。

三、导师制融研教,跨学科拓新境

基地班创新实施“书院制”与“一对一导师制”相结合的模式,学生自入学即配备专属学术导师,全程指导专业学习、学术研究及实地调研,推动教学重心从课堂讲授转向个性化研究指导与高频互动。课程体系在保留“三大能力”核心目标的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增设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跨学科学术通识课程,拓宽学术视野。科研导向的教学革新通过减少毕业学分为学生创造深度参与导师国家重大政策研究课题的空间,在系统科研训练中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深度融合。学生学术成果丰硕,部分学生围绕国家重大财税问题在《财政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并在中国经济学年会等高水平会议进行宣讲;同时,学生创新意识突出,更展现出卓越的跨界能力,如自主研究人工智能大模型并成功举办“大语言模型在财经研究中的应用”主题讲座。从选拔环节的趣味学术性笔试,到师生双向匹配采用的“延迟接受算法”,再到推免评价中突出科研成果导向,基地班以精细化过程管理为各类人才提供成长沃土。

四、砺才智而强国,育栋梁以报国

未来,基地班将持续发挥与国家财税实践紧密联系的核心优势,引导学生从财政部合作课题等现实问题出发,带着国家发展命题开展学术训练。中心将深化国际合作,融合跨学科优势,推动课程体系与科研项目的持续创新,致力于通过高水平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助力解决国家重大现实问题。在坚定服务国家战略的征程中,基地班将持续为青年学子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更多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财经精英,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撰稿:姜双凤
审核:姚东旻、王麒植
责编: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