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8 篇合集!中心师生“政府预算”系列研究成果推介
2024年04月28日    编辑:    浏览量:    


我国政府预算的决策过程及其模式特征,都深刻根植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传统西方预算理论所能解释。近年来,姚东旻教授团队(中心博士朱泳奕、许艺煊、张鹏远、赵江威、崔孟奇等)从财政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研究我国政府预算支出模式的演进与转化。对地方预算支出的影响因素、结构差异、制度来源及其互动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微观计量方法等因果推断方法给予定量证据,形成了“政府预算”系列成果。该系列成果尝试总结我国地方政府预算支出典型特征与一般规律。一方面,这为如何优化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结构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奠定了必要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能为政策制定者合理统筹财政预算资金、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指引和参考依据。

“政府预算”系列成果相继发表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社会学评论》《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世界经济文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期刊上。


题目

期刊

关键词

制度惯性、地方领导人更替与财政支出结构变动

社会学研究

渐进主义;间断平衡;制度惯性;财政支出

省际预算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主要来源

财贸经济

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省级政府;夏普利值分解

我国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预算支出;代表模式;省级政府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转换:一个正式模型

社会

控制权;政府治理模式;组织成本;任务属性

我国省级政府预算支出模式的动态演进与转化动力——一个类型学分析

社会学评论

财政支出结构;类型学;动态分析;转化动力

地方政府预算结构差异的制度解释:纵向统筹与横向趋同

经济学动态

预算支出差异;支出竞争;夏普利值;毗邻

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经济学动态

财政科技支出;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撤县设区;夏普利值分解

地方预算支出互动的典型模式——一个制度化解释

世界经济文汇

预算支出;预算自主权;策略模仿;省际分化

点击表格内文字查看具体内容

研究成果摘要

1. 《制度惯性、地方领导人更替与财政支出结构变动》载于《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2期

姚东旻,朱泳奕,余凯.制度惯性、地方领导人更替与财政支出结构变动[J].社会学研究,2020,35(02):99-123+243-244.

文章摘要:本文基于地方党政领导人换届视角,使用1996-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L-峰度识别财政支出的结构变动模式。研究发现,经济建设、科教文卫支出符合间断平衡模式,而公共安全支出符合渐进主义模式。对于间断平衡类支出,现任地方领导人任期越长,与制度惯性的摩擦变大,与前任地方领导人在任期间的平均支出结构偏离越大;而对于渐进主义类支出,地方领导人因素并不能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也讨论了新任地方领导人调整支出结构的动机。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方面,新任领导人更加倾向于"力争全国之上游",而科教文卫的支出目标则是"趋于全国之均值"。

2. 《省际预算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主要来源》载于《财贸经济》2020年第9期

姚东旻,许艺煊,高秋男,等.省际预算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主要来源[J].财贸经济,2020,41(09):21-38.

文章摘要:本文从直观表现和动态变化两个角度,发现我国不同省级政府的预算支出结构存在明显且具有阶段性规律的系统差异。基于这一差异的典型事实,本文进一步依据相关财政理论和已有文献,采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法从地方财政状况、经济状况、官员和支出目标特征四个维度对差异展开综合分解,以期探究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研究发现,反映地方财政状况的支出分权和地方财力一直是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同时在特定时期,反映地方经济状况的城市化、市场化,体现支出目标特征的人口密度、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地方官员因素也是差异的重要来源。优化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个可行之策是实现支出分权和地方财力两个持续性来源稳中有变;城市化、市场化等阶段性来源灵活调整。

3. 《我国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姚东旻,许艺煊,赵江威,等.我国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05):70-83.

文章摘要:我国省级政府的预算支出结构在经济建设和科教文卫两个维度上分化并聚类为经济建设偏向型、科教文卫偏向型、高均衡支出型和低均衡支出型四种模式。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是何种预算支出模式主要受支出分权、城市化率、第三产业占比、地方财力和人口密度五个因素的影响。支出分权程度越高、城市化率越高、人口密度越低的省份越倾向于经济建设偏向型支出模式;支出分权程度越低、城市化率越低、第三产业占比越高、人口密度越高的省份越倾向于科教文卫偏向型支出模式。

4.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转换:一个正式模型》载于《社会》2021年第6期

姚东旻,崔琳,张鹏远,等.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转换:一个正式模型[J].社会,2021,41(06):41-74.

文章摘要:本文利用"中央政府(委托方)—中间政府(管理方)—基层政府(代理方)"三层级委托代理模型对政府治理的"控制权"理论进行正式构造。通过设计各类治理合约,本文将治理模式转化为目标控制权、激励分配权与检查验收权在政府层级间的配置组合,进而从任务属性的视角对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机制和转换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任务难度、验收难度与任务风险三类任务属性及对应的权衡机制决定了该任务在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组织成本,从而影响最优治理模式的选择。本文的理论模型为研究中国政府治理过程提供了统一框架,并对现实中各类任务治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合理解释。

5. 《我国省级政府预算支出模式的动态演进与转化动力——一个类型学分析》载于《社会学评论》2022年第4期

姚东旻,赵江威,高秋男,等.我国省级政府预算支出模式的动态演进与转化动力——一个类型学分析[J].社会学评论,2022,10(04):131-150.

文章摘要:实现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目标,首先需要明晰支出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原因。基于1996—2019年我国省级政府预算支出结构的稳定分布特征,本文使用类型学方法划分出四种代表性的预算支出模式并分析其动态演进规律,进一步采用逐步回归法、滚动回归法和多分类Logit模型,探究我国省级政府预算支出模式的转化动力。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各省财政支出偏向主要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第二,20余年来,省级政府预算支出模式经历了一个由科教文卫偏向型转化为其他类型交替出现,又回到科教文卫偏向型的循环;第三,市场化程度、地方财力、人口密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支出分权是我国省级政府预算支出模式的转化动力。市场化程度和支出分权提高促使预算支出模式转化为经济建设偏向型和高均衡支出型,地方财力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促使预算支出模式转化为科教文卫偏向型,人口密度增加则促使预算支出模式转化为经济建设偏向型。

6. 《地方政府预算结构差异的制度解释:纵向统筹与横向趋同》载于《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9期

姚东旻,崔孟奇,赵江威.地方政府预算结构差异的制度解释:纵向统筹与横向趋同[J].经济学动态,2022,(09):91-110.

文章摘要:地方预算支出差异受到不同层级政府财政互动的影响,分析地方预算支出差异的成因对于理解政府预算行为至关重要。本文构造2010—2018年“城市对”数据,采用夏普利值分解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识别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四种民生性预算支出差异的两类因素:纵向统筹和横向趋同。纵向来看,我国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有限,地级市预算必然受到省级政府的统筹引导。横向来看,因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地方政府间的支出竞争,地级市预算受临近地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因省级政府统筹,省内城市间预算支出结构差异较小,跨省城市间预算支出结构差异较大。第二,因毗邻地区互动,毗邻城市间预算支出结构差异较小,不毗邻城市间预算支出结构差异较大。第三,在同时受两种力量影响时,不同支出类型所受纵向和横向影响的大小不同。对于教育和科学技术支出,横向趋同效果更为明显;对于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省级纵向统筹更为明显。

7. 《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载于《经济学动态》2024年第1期

姚东旻,庄露,高文静.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J].经济学动态,2024(01):32-53.

文章摘要:本文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角度构建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撤县设区”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外生冲击,使用PSM-多时点DID和夏普利值分解法验证了两个效应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定量分解,明晰了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作用机制,扩展了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减少时,收入的变动将直接导致财政科技支出预算金额下降(收入效应),且经济建设支出和基本民生支出会对财政科技支出预算产生替代,造成财政科技支出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下降(替代效应);进一步地,替代效应在研究期间内随时间下降,且在经济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发挥主导作用,收入效应与之相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将稳增长和保民生作为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落脚点是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重要基础。

8. 《地方预算支出互动的典型模式——一个制度化解释》载于《世界经济文汇》2024年第2期

文章摘要:“条块关系”以及“项目制”均是我国极具特色的重要制度,影响了地方政府预算行为,并进一步引起其预算支出结构的互动。为探究地方政府预算支出互动的特有模式,并给予相应的制度化解释,本文使用2015-2021年地级市“城市对”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地级市存在预算支出结构的互动目标城市,目标通常是经济发展水平类似,地方财力接近以及地理距离相近的城市,且目标的选择因支出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二,受压力型体制影响,为达到“不落后”目的,地方政府会主动模仿目标城市,使得二者有更小的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第三,受强制性支出责任的限制,城市间差异进一步固化,预算支出结构呈现省际分化,跨省(区)城市间有更大的预算支出结构差异。

未来,中心团队将坚持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持续研究中国政府预算相关问题,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