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盈枝。我校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以下简称“基地班”)2026届预推免再创佳绩。班级整体推免率超过45%,其中直博生比例为42.9%。学生去向如下表:
表1 2026届基地班推免去向

一、名校深造启新程,育人成果谱新篇
本届基地班学生以其扎实的财政学理论功底和出色的政策研究能力,获得了国内多所高校的青睐。充分体现了基地班“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理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二、研教融合激潜能,个性化培养显成效
基地班创新的采用“书院制”管理与“一对一导师制”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学生自入学起便匹配专属学术导师,获得从专业学习到课题研究的全程个性化指导。课程体系在确保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增设了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学术通识模块,极大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此外,通过优化毕业学分要求,基地班为学生创造了深度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级重大课题的机会,在科研实践中实现了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学生学术成果斐然,不仅有同学在《财政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还在中国经济学年会等高水平会议上宣讲研究成果。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界能力也十分突出,例如自主钻研并成功举办了“大语言模型在财经研究中的应用”主题讲座,展现了新时代财经学子的风采。

图1 基地班学生部分获奖证书
三、心怀国之大者,为强国建设育栋梁
作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的诞生,精准回应了新时代对跨学科、创新型财经专才的呼唤。其培养方案以李俊生教授原创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为基石,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学科知识熔于一炉,培养既能仰望理论星空,又能脚踏实践大地的未来精英。
展望未来,基地班将继续作为连接学术理论与国家实践的桥梁,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带着解决中国问题的使命感去学习和研究。我们将不断探索国际化、跨学科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有志青年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培养更多能够担当大任的新时代财经英才,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
撰稿:陆知雨
审核:姚东旻、王麒植、姜双凤
责编: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