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旻及其博士生孟晓雨、李泰奇(通讯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价值链嵌入位置视角下我国行业税负的静态分布及动态演变》被《财政研究》录用,于2022年第5期刊发为封面文章。
产业升级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其本质上是行业价值链的纵向提升和分工格局的优化。该文基于这一背景,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产品与最终消费的加权平均距离(反映行业所处的生产阶段,产品每作为一次中间投入,其与最终消费端的距离增加1),以此量化我国各行业在价值链上的嵌入位置,并将这一位置与行业税负特征进行关联研究:首先,使用“上游度”指标(数值越小则表明该行业越接近最终消费端,反之则越远离)定位了我国45个行业在国内价值链上的位置,据此提出对上、中、下游行业的定量划分标准。其次,利用增加值在纵向维度上赋予价值链以“量”的度量,由此构建出由各行业部门所形成的呈“微笑曲线”形状的国内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基于宏观与微观(上市公司)两个视角对我国行业税负的静态分布与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深化税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图1: 研究思路图
文章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结合上游度指标对我国各行业所处的生产阶段进行量化,以行业产品与最终消费之间的距离反映价值链嵌入位置,并首次对常见描述——“上、中、下游”的行业分类做出明确具体的定量刻画(详见图2)。第二,发现我国在宏观与微观层面均存在行业维度下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位于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行业具有更高的行业增加值率或企业增加值(详见图3)。第三,通过将价值链与行业税负进行关联以考察我国宏微观行业税负的分布,为税负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图2 我国行业部门的上、中、下游划分情况
图3 价值链“微笑曲线”示意图
文章的研究发现:第一,从税率水平看,我国宏观行业税负上游最大,其次是中游和下游;由于行业特征和税制的原因,上游的增值税税负高、所得税税负低,中游所得税税负高、增值税税负低;下游行业内部税负差异大。第二,从税负变化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看,总体的税负结构分布与产业结构变化呈现较高的一致性,表现为宏观税负结构变化与行业上、中、下游增加值结构变化较为一致。第三,基于上市公司的微观样本与宏观行业税负分布存在差异,主要体现为上市公司上游税负占比显著高于宏观上游占比、总体税率水平远高于宏观行业平均水平,从动态视角来看,税制改革在上市公司微观样本中的变化更为明显,而宏观行业税负变化与部分税制改革不完全一致,在“营改增”全面推行后,宏观中游行业增值税税率出现提升。
文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一,要将价值链分工格局和行业增值情况纳入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我国以增值税为主要税种的现实背景下,基于价值链视角思考税制设计可以厘清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存在的税收“堵点”,平衡价值链各位置行业的税收负担,为制定更加精准的税收政策提供支持。第二,我国价值链上游行业增值税税负较重会带来中下游成本支出的增加,因此,可以考虑降低上游行业的增值税税率,进一步加大上游行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针对我国中游行业企业所得税税率偏高的情况,可以考虑给予中游行业更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措施,适当放宽税前扣除标准和范围;针对下游行业内部增值税税率差异较大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即征即退”等政策平衡相关行业税负。第三,当前我国关于税收政策效果评估的大多研究均基于上市公司样本,本文发现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样本与宏观整体税收分布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在制定与评估税收政策时,需要同时考虑宏观整体的一般适用性以及上市公司的特殊性。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为基础,不断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生根,该文将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价值链理论框架引入到税收主题研究当中,是中心师生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又一次新的尝试。未来中心将持续发挥跨学科平台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跨学科研究视野,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7-2020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联系电话:010-6177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