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首届中国金融学者论坛在南开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19家单位共同发起。入选论文集中代表了中国金融理论研究的前沿水平,会后全部直接进入《经济研究》匿名审稿程序。中心姚东旻副教授与2016级硕士研究生许艺煊、张鹏远的合作论文《不确定环境下的储蓄决策:预防性动机还是参考点选择》(姚东旻,许艺煊,张鹏远)名在其列。
28日下午,研究生许艺煊作为作者代表,详细介绍和展示了入选论文的选题视角、研究问题、论证过程和主要研究结论。真实世界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无法准确获知自己将会在下一秒经历什么,也不能明确自己未来的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储蓄是家庭基于当前和未来预期收入的跨期决策。在不确定条件下,一个家庭的储蓄规模如何确定?福利水平和幸福感最终将如何变化?不确定条件下的储蓄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和参考点选择理论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然而近些年来,预防性储蓄模型在区分短暂收入和永久收入变化上的设定备受争议,参考点选择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学术界所重视。2008年发生在中国汶川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为该问题的研究悲剧性地提供了一次自然实验,以检验预防性储蓄模型与参考点储蓄决策模型的理论预测。在理论预测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借助地震前后的大规模数据调研“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对比两种模型的现实解释力。研究发现:首先,与预防性储蓄模型相比,参考点储蓄决策模型能够为现实中复杂多样的储蓄行为结果提供一致的解释。其次,灾难能够对不同人群的参考点产生“回归”影响——对原本高参考水平者,灾难会降低其参考点;对原本低参考水平者,灾难会提升其参考点。本文的工作在理论上对比和确定更具现实解释力的不确定条件下的储蓄分析框架,同时也为挖掘现有实证结果相悖的原因提供一个有关“参考点”的可能解释。
会上,首都经济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教授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江深哲老师对文章做出了专业细致的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本文的选题意义、论证过程和研究创新性,同时也就文章的理论求解过程、数据分析解释、控制变量的增补等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据悉,中国金融学者论坛设“中国金融学者论坛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成员由活跃于金融理论前沿研究的学者(包括发起单位与非发起单位的国内外学者)及《经济研究》编辑部编辑组成。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150余篇,经过专家审定遴选,确定入选论文仅23篇。来自国内外22家高校的专家在论坛上对论文进行了评论。入选论文将直接进入《经济研究》的匿名审稿流程。中心师生论文的成功入选和积极反响,是国内金融学界对中心研究生培养和跨学科研究工作的高度肯定。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7-2020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联系电话:010-6177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