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系列学术讲座:收之东隅、失之桑榆?社会福利政策与儿童发展
2025年10月11日     浏览量:    


2025年10月10日上午,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系列学术讲座在沙河校区学院楼10号楼429成功举办。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梁超博士应邀作题为“收之东隅、失之桑榆?社会福利政策与儿童发展”为题展开了精彩讲座。中心3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讲座,讲座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师阮睿主持。

梁超,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入选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青年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专注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研究领域,多项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以及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等中英文期刊,担任《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经济科学》等期刊审稿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研究成果曾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青年经济学者优秀成果奖、普华永道PWC3535论坛最佳论文等奖励。

梁超研究员基于中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区域导向型社会福利政策对儿童发展的复杂影响。他首先从政策背景与研究动机切入,指出在国家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社会福利政策,自2011年实施以来已覆盖超过2000万农村学生,累计投入超过2000亿元。梁超研究员指出,该政策在改善农村学生健康状况的同时,在人口流动背景下,地区导向型福利政策也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影响。

梁超研究员以针对欠发达地区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研究对象,基于CFPS、CHIP等微观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地区导向的营养改善计划显著增加了留守儿童数量。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留守概率显著上升,留守儿童规模因此增加超过17%。

第二,从影响机制来看,营养改善计划通过两条路径产生作用:一方面,该计划减轻了家庭照料负担,促进了母亲外出务工;另一方面,降低了家乡就学的教育成本,抑制了儿童随迁。

第三,从政策效果来看,营养改善计划在促进儿童健康发育的同时,也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更差的心理健康水平。梁超研究员指出,地区导向型社会福利制度在实现特定政策目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扭曲效应,这为推动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心多位师生就讲座内容与梁超研究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此次严谨的实证研究展示,与会师生学习了如何运用经济学方法评估公共政策效应,提升了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同时,研究所涉及的社会福利、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等议题,也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大家对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撰稿:兰琼

审核:姚东旻、阮睿

责编: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