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溯流而上:从土地财政到房地产新模式
2025年04月28日     浏览量:    


2025年4月22日上午,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沙河校区10号楼举办了一场专题学术讲座,主题为“溯流而上:从土地财政到房地产新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瑞民博士主讲,协同中心范翻老师主持,协同中心研究生以及管理工程学院易成栋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黄志基副教授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王瑞民博士用财政激励这一根绳子串联起中国房地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他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要放在国民经济中全局下考察,深刻洞察房地产发展背后的财政激励,才能理解其背后的经济规律与政策逻辑。

首先,王博士用“信心”、“观念”、“时代”三个钟摆来刻画当前房地产的位置感,分别对应3个月、3年、30年三个由短及长的时间镜头。短期视角下,市场波动主要是“信心的钟摆”的投射,政策调整对市场信心影响显著。中期视角下,人口、城镇化、居民杠杆率等慢变量的快交织,导致“音乐停止之后”租还是购这一“观念的钟摆”剧烈摇晃。从长期视角回溯,这是中国人经历的第一个相对完整的房地产超级周期,当前市场正处于历史性转型的关键节点上,但人们很难仅凭自身经验理解这一变局。

进一步地,王博士指出,旧模式是从“房产”到“地产”的膨胀过程,建安成本变化不大,土地价值攀升是关键,土地财政是旧模式背后的核心动力,如同内燃机之于油车。新模式的探寻要溯流而上,做难而正确的事,其底层逻辑是从“地产”回归“房产”,即从关注土地价值向关注住房本身的品质转变。同时,新模式必须解决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如同为汽车寻找“新能源”。

最后,王博士强调,应对房地产模式的新旧之变,关键是要把握好节奏感,实现从“地”到“人”的政策重心蝶变,拥抱房地产的第二增长曲线。享受到上行期红利的老市民持续换好房是房地产第二曲线的澎湃动力。3亿新市民的租购需求,则构成房地产第一增长曲线的长尾。

讲座过程中,王瑞民博士结合丰富的数据和案例,深入浅出地呈现了看似复杂的房地产现象背后简洁的经济学本质,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洞察与所有人生活都息息相关的住房、土地、财政议题的机会,也为研究视角的拓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撰稿:彭卓然

审核:姚东旻、范翻

责编: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