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The Journal of Neo-public Finance)2024年第1辑(总第4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刊首辑于2021年发行,主要刊发财政基础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是中央财经大学首本中英文对照的财政学基础理论类刊物。《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主办,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李俊生教授和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姚东旻教授共同担任主编,15位财政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集刊第四辑的发行标志着中央财经大学“双一流”建设重要成果——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该刊更加完整、系统地阐释了新市场财政学的理论框架,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到了“新市场财政学”的使命与任务,从而推动孕育具有普适性和解释力的本土化财政学基础理论,产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最终实现我国财政学的理论自信。
《新市场财政学研究》第4辑封面
《新市场财政学研究》第4辑目录
《新市场财政学研究》第4辑编委会
《新市场财政学研究》1-4辑
《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2024年第1辑共收录5篇文章。李建军和王冰洁撰写的《企业所得税地区间分配的财政经济效应研究——基于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构建了一个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MReCGE),模拟分析不同企业所得税横向分配方案对全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财政、经济效应。文章发现基于销售、劳动和资产三因素公式法的不同横向分配方案的财政经济效应均优于现行企业所得地区间分配方式,可以使地区间企业所得税分布更加均衡,而且还有助于全国层面投资、出口、居民福利和GDP的增长,为推进中国企业所得税分配机制的完善提供了重要证据。蒋震撰写的《对税收制度演变的基础理论分析:从社会化生产角度系统认识》从社会化生产角度来深入认识税收制度演变及税制结构变化,认为农业社会税制以农产品及相关要素课税为主,税基流动性总体较低,这实际上是较低水平的社会化生产导致在税制领域的必然结果。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化生产水平大大提升,税制主要变为流转税、所得税以及财产税等,税基流动性显著提高。数字经济及相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化生产的部分特征,会显著影响税收制度演变,税制结构因此也会发生变化。朱军和李建强撰写的《现代货币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总结了现代货币理论的正面观点和反面观点,认为现代货币理论中的有益之处对于中国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问题,将政府杠杆率、财政赤字率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认识财政与货币之间联系和逻辑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文章结合现代货币理论提出了优化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战略启示。何伟撰写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通过从县域经济的定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了县域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枢纽和城乡融合关键点的作用,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还能促进共同富裕。同时,文章提出了对应政策建议,呼吁通过加强创新驱动、完善基础设施和促进城乡融合等方式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马金华和毕学进撰写的《17—20世纪前后中国财政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及影响》通过回溯17—20世纪不同中国财政思想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如亚当·斯密的思想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面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实践,认为在全球文明互鉴下,中国财政思想为人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当前可深入挖掘中国历史智慧,并以现代学理系统归纳,生成涵盖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财政理论体系,重塑中国财政学的世界传播力和应用力。
《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旨在突破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对我国财政学和财政实践的理论“垄断”地位,辨析“以市场失灵为政府财政的起点”的观点的谬误,"新市场财政学"提出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的本源的基础,推动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基础理论的积极探索,注重学术性、理论性,希望能够借助“新市场财政学”开辟全新的研究视角,促进百家争鸣,激发国内外学界对于基础理论的探讨,从而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让财政政策、财政实践有理可依,让财政研究有章可循,最终打造财政学的“中国学派”。《新市场财政学研究》【中英文双语】诚邀国内外志同道合的学者们以本刊为平台,促进财政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繁荣,增强财政理论的解释力与预测力,为国家良好治理、社会经济系统繁荣提供稳固的理论根基。
撰稿:张容瑜
审核:姚东旻、陈怡心
责编:姚广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7-2020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联系电话:010-6177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