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心学生参加第五届中青年财政学者论坛
2019年06月06日     浏览量:    


5月25日,第五届中青年财政学者论坛在浙江财经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由浙江财经大学发起,由浙江省省级智库地方财政研究院联合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联合主办,从2015年起每年在杭州召开,旨在为国内外中青年财政学者提供高起点、深层次、多领域、最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与高质量增长。

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该论坛。中国人民大学贾俊雪教授、厦门大学王艺明教授、浙江大学方红生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付文林教授以及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金戈教授分别就“人口政策、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与贫富差距扩大:一个政治经济分析”“分税制后中国中央公共财政收入集中度演变的倒U型规律”“中国政府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几点认识”以及“动态财政理论的发展与收入税下最优财政规则研究”等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分别围绕“政府间财政关系与转移支付制度”“企业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减税降费与税制改革”“发展方式转变与高质量发展”“财政基础理论与收入分配改革”等五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姚东旻副教授、17级硕博连读生李静和18级硕博连读生陈翊婧的论文《专项转移支付是否带动了地方的专项支出?——一个基于政策文本与省市数据的理论机制及其实证检验》入选该论坛。

在博士生分论坛中,陈翊婧详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理论机制、实证策略和实证结果等内容。文章基于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文本,结合我国省级与市级面板数据,将省级各项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与对应的专项支出划分为科教文、社保医疗、经济建设和农林水四种类别,实证验证了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理论机制:我国专项转移支付提出多种“配套政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要求,明显带动了地方经济建设支出,进而挤压了对应的专项支出。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配套效应与挤占效应的综合权衡最终决定了专项支出的实际带动效果。文章基于实证研究发现:配套机制在科教文与农林水类专项转移支付中具有不同的运行逻辑:当挤占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科教文类专项转移支付通过带动经济建设支出,降低地方的科教文支出;而当收入效应大于挤占效应时,农林水类专项转移支付在经济建设支出的带动下会提高地方的农林水支出。文章对于进一步完善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拨付、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水平以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启示意义。报告后来自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就论文选题、实证设计等方面给予了肯定,也给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