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心学生参加第三届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
2019年06月04日     浏览量:    


5月25 -26日,第三届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在东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由《由《经济学动态》编辑部与东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东北财经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与东北财经大学《财经问题研究》杂志社联合承办,论坛围绕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最新进展以及如何应用行为与实验经济方法服务党和国家重大经济问题决策等展开。波士顿大学Keith M. Marzilli Ericson教授、清华大学陆毅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包特教授和荷兰拉德堡德大学裘建颖教授等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最终进入会议报告论文70余篇。本次论讨共设8个分论坛,来自波士顿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和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顶级大学的90多名学者参加该会议。会议还特别设置了学术期刊与行为实验经济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9个学术期刊编辑参与研讨。本次会议围绕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最新研究进展、公共政策和重大现实问题的行为经济学解释、行为实验在国家经济与社会决策方面的应用、投资者行为和金融市场实验与模拟以及博弈论和个体行为与跨文化实验研究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姚东旻副教授、博士生庄颖、博士生朱泳奕和王麒植老师的论文《Choquet期望效用模型是否比主观期望效用模型更具解释力?——基于风险态度、模糊性态度的实验判断》入选该论坛并做发言。

 

在分论坛三中,庄颖报告了论文,详细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实验设计以及理论意义。模糊性是指无法在实验室中获取事件相对确定的客观概率的情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决策者往往只能在“模糊性”情境下做出最终的决策。决策者面临的模糊性可以分为互动决策的模糊性和个人决策的模糊性。互动决策中模糊性对决策者行为选择的影响较难界定和测量,而个人决策中的模糊性对行为选择的影响容易测量。因此,文章试图找到与个人决策环境类似的互动决策环境,通过将个人决策中的模糊性参数代入到Choquet期望效用模型中,来解释和预测互动决策中决策者的行为选择。文章通过彩票实验和Ellsberg摸球实验测度个人决策中的无差异支付和匹配概率,并代入到模糊性猎鹿博弈中构建与个人决策环境类似的互动决策环境,得到决策者在互动决策中的实际行为选择。最后将个人决策参数代入到CEU模型得到理论行为选择,将理论和实际进行对比,发现通过个人决策的行为参数能很好预测互动决策中的行为选择。报告后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杨晓兰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的李彬教授就论文实验设计、模型推导等方面给予了肯定,也给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