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How the Ordinal Revolution in Economics Led to the Behavioral Approach”学术沙龙
2018年10月09日     浏览量:    


2018年9月29日上午,应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创新协同中心邀请,著名行为经济学教授Peter P. Wakker于学术会堂进行了一场题为“How the Ordinal Revolution in Economics Led to the Behavioral Approach”的学术讲座。

Peter P. Wakker教授任教于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经济学院,是在决策理论和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著名学者,尤其不确定性环境下决策领域造诣深厚。在此次讲座中,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由来,并按照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梳理了经典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和遇到的问题。整场讲座逻辑清晰,老师和同学们都认真聆听。

讲座第一部分介绍了经典经济学的产生过程。教授从1776年关于钻石和水的争论讲起,探究了效用的本质含义,它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人们的选择和偏好进行验证的。20世纪初,经济学的序数效用革命将效用序数化,效用本身的大小不再有意义,这为之后传统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教授还介绍了传统经济学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时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他指出,作为风险决策理论的基础,期望效用理论很重要的一个假设是偏好之间的互相独立性,如果这一假设不满足期望效用理论将不再适用。

讲座第二部分介绍了经典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和现实情况的矛盾。教授先后介绍了Arrow投票悖论、Allais悖论、Ellsberg悖论、Strotz悖论以及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偏好反转(preference reversal),这些悖论分别是在社会选择、跨期选择、风险以及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情境下,现实情况和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矛盾。随后教授还介绍了在现实的ultimatum game中,人们在参与博弈时存在的情感因素,但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并没有考虑情感因素。

讲座第三部分介绍了行为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教授以一个视觉错觉开始,介绍了人们由于在很多判断中依靠“启发法”,使得人们的行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行为有偏差。依据这一发现,人们发现了很多类似的现象,但是因为缺乏量化分析,这些发现并不能帮助我们做出很好的预测。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开始回归微观基础,开始重视对于组成宏观的微观经济个体的研究。这些进展为行为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讲座第四部分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开端。Kahneman和Tversky提出了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放松了理性假设,是第一个偏离理性的理论,被称为是第一个关于不理性行为的理性理论。

讲座结束后,教授解答额在场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行为经济学与经典经济学的关系以及行为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