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映日,云天蔚蓝。6月20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财政协同创新实验班结业典礼在学院南路主教106隆重举行。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马海涛、教务处副处长张苏、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曹明星、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姚东旻,以及中心教师出席了结业典礼。
伴随着充满青春气息的旋律,实验班毕业生们早早的来到了结业典礼现场。下午三点整,曹明星老师宣布结业典礼正式开始,并欢迎前来参加典礼的嘉宾和师生,称此次是中心大家庭的聚会,美好而温馨。随后,中心姚东旻老师简要向领导汇报了第一届实验班学生结业情况,实验班学生成绩斐然。
结业典礼现场
紧接着,中心执行主任,校研究生院院长马海涛教授代表中心向第一届实验班毕业生致辞。他首先向顺利完成实验班学习和考核的学员们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向给予中心实验班工作极大支持的教务处领导和倾注了智慧和心血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在致辞中,马老师首先向在座的全体师生梳理了中心的情况,并为学生们解读了中心的四大任务。随后,马老师表示此次的结业典礼,意义深刻,温馨动容;同时肯定了学生们的坚持和努力,肯定了他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对大家在实验班期间参与的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参加的高水平学会会议以及取得的高水平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另外,马老师也表示,实验班是一个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的创举,也感谢同学们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也希望大家对实验班的发展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请大家相信,实验班一定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他还说道,实验班相聚是缘,希望无论将来同学们在哪,实验班无形的凝聚力和影响永远存在,大家要继续广泛交流,同学情长存。最后,马老师寄语学生,希望大家要心怀祖国,将来在国外继续深造期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方法和理论,致力于研究中国的问题。同时,祝福大家未来的学习、工作一帆风顺,一切顺利。将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报效中财,为学校的发展大计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海涛老师致辞
教务处副处长张苏教授向中心第一届实验班毕业生致辞并寄语。张苏老师表示,他和第一届实验班的学生有着很深的感情基础,由于教授过实验班的学生,与学生们相处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并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其次,张苏老师肯定了实验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重要性。从实验班筹备之初,到现在辐射的影响力,张苏老师表示,他了解其中的不容易以及老师、工作人员们的付出。紧接着,张苏老师在充分肯定大家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对学生们的期望。他表示,学术的传承,对一所大学而言是重中之重;他希望大家将来学业有成,回来报效祖国,回报学校;让我们的教育投入和产出平衡起来,让学术的力量传承下去。最后,张苏老师祝福大家学业有成,不忘信仰和使命。
张苏老师致辞
随后,第一届实验班优秀学员臧嘉雯同学、李嘉晟同学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臧嘉雯首先回顾了自己在实验班学习的点点滴滴,回忆了如何加入实验班这个大家庭以及和同学们相处的美好。并感谢了实验班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和同学们的帮助。最后,她表示,未来前行的路上,将继续努力追求,不畏风雨;也祝愿母校,祝愿中心越来越好,同学们毕业快乐,鹏程万里。李嘉晟同学首先由衷的感谢了实验班老师的辛勤培育和付出,接着回忆了自己作为实验班一员,这个新身份所得到的培养、关注和自己的努力拼搏。最后,也希望自己和同学们在收获硕果的同时,能不忘担当,能始终牢记实验班“将此身心奉尘刹”的初心和梦想。
优秀学生代表发言
在优秀学员发言后,中心老师们也一一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并寄语毕业生。主持人曹明星老师再次跟大家强调了担当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群体意识,希望实验班有形、无形的力量能一直发挥作用,伴随大家未来成长。
最后,教务处和中心领导、老师给第一届实验班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与学员们热情握手,祝贺合影,现场充满了温暖和感动。结业典礼结束之际,全体师生也合影留念。实验班毕业生们的凝望里表达了对中心老师们的深深敬意和感谢。
颁发证书
至此,中心第一届实验班学生结业典礼圆满结束。优秀的他们将从这里再次起航,希望未来的路上,带着实验班的创新、协作、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忘担当,努力进取,回报祖国和母校!
合影留念
附:中心第一届财政协同创新实验班培养成效
经过学生原本学院和中心的共同培养,尤其是结合中心团队制和项目制跟踪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心第一届实验班学生全面发展、成绩优异,在学术科研上有着不俗表现,并且大都获得了继续深造读研的机会,在“保研”方面表现突出。
目前,中心实验班第一届13名同学中共有10名获得了“保研”资格,并成功保送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学府;同时,5名同学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罗格斯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学术科研方面,他们在中心科研团队的带领下,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众多项目,并作为主持人完成了各类创新课题的研究。论文发表上,中心实验班目前有一半的同学在《经济研究》(网络版)、《当代经济科学》、《中国工业经济》、《上海保险》、《改革》等期刊上有过相关发表经历。此外,同学们全面发展,获得了各类学业、德育、美育、学术实践、组织管理奖学金,三好学生及国内外竞赛的荣誉。
毕业去向
中心第一届实验班13名同学中有10名同学获得保研资格,其中8人在国内顶尖高校继续深造,5人去往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延展课程与参与科研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采取了课程拓展、专题讲座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在师资筹备上,我们协同校内资源,邀请李俊生、马海涛、王俊、张苏、姚东旻,柴铎、韩璐老师等来自各个学科、各个学院的学者为实验班学生进行专业教学指导;同时也积极协同校外、国外资源,邀请左美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涛教授(法国圣安蒂安大学、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大学)、陈恳教授(前世卫组织驻太平洋地区技术支援司司长兼世卫驻太平洋岛国大使)等专家为学生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况。为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开拓学生视野,中心的课程设计采取原专业课程学习与延展课程学习相结合的双轨制式体系。延展性课程不仅囊括了财政学、卫生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传统的理论课程,还延伸到宏观经济学仿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MATLAB计量编程、仿真理论与Arena实践等技术性较强的实用课程。实验班学生在接受课程训练的同时,还循序渐进的以个人担任负责人或加入团队等形式参与到财政、养老、城市规划、生态补偿、转基因、模糊性测度等十余项国家级及其他各类级别的科研活动当中。
论文发表或参与学术会议情况
三年来,在相关学院的无私支持下,中心实验班学生获得了系列成果。这些成果见刊于《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科学》、《中国工业经济》、《上海保险》、《海南金融》等国内知名期刊。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学术年会、北大赛瑟(CCISSR)论坛、中国社会学年会等国内诸多知名学术会议上也活跃着实验班本科生年轻的身影。他们在会议上展示自己的最新想法和研究内容,用自己的实力获得与顶尖学者交流讨论的机会。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7-2020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联系电话:010-6177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