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期酝酿与多方面准备,11月12日上午,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暨“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成立大会在我校中财大厦三楼会议室成功召开。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管理世界》编辑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财贸经济》编辑部、《财政研究》编辑部等机构组织的师生学者及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本次研讨会分两个单元进行。上午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阐释与点评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校研究生院院长马海涛教授主持。
?李俊生教授介绍“新市场财政学”理论 ?
马海涛主持上午分论坛
会议上,李俊生教授首先对“新市场财政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框架性介绍。他指出,“新市场财政学”摒弃主流财政理论一直秉持的“政府-市场”二元论,从多学科角度重新考虑市场的角色定位,结合大陆学派的观点,提出“市场平台观”,将以政府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与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作为交易平台中的平等成员,通过市场博弈行为来调整约定控制权及剩余控制权,实现公私部门“双赢”,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不断完善新的市场环境体系的“新市场财政学”基本框架。
嘉宾发言
点评环节中,与会嘉宾对“新市场财政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评述。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书记刘尚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教授、《管理世界》杂志李志军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刘怡教授,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教授,佐治亚州立大学经济系主任RoyBahl教授分别就我国财政学科建设发展、“新市场财政学”对现今学术界的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贡献、“新市场财政学”理论核心工具及目标、“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搭构创新平台、“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的实际意义探索、现今财政理论学术存在逻辑漏洞、中国需要走自己的财政发展道路等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财政学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曹明星主持下午分论坛
下午的专题学术研讨分别围绕“财政基础理论”“现代财政制度”“国际财税政策”三个专题进行,研讨会由我校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曹明星副教授主持。
在“财政基础理论”专题探讨中,河北经贸大学的张晋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吕冰洋教授及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的刘乐峥副教授分别从财政学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财政的职能与实施方式及国家治理中政府角色的角度分析了现今财政基础理论的框架问题;在“现代财政制度”专题探讨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志勇教授、我校财政税务学院白彦锋院长、姜爱华教授则对大国财政走势、“新市场财政学”为国家财政所提供的分析范式及政府购买服务的问题进行了专业的阐述;在“国际财税政策”专题的研讨环节,武汉大学法学院崔晓静教授、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国际税务协定处原处长冯立增对国内外税制问题提出了深刻见解。
会上,李俊生教授还与高培勇教授、刘尚希研究员和李志军研究员共同为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揭牌。
揭牌仪式
与会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代表们对“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的成立纷纷表示祝贺;大家认为,通过此次大会,将“新市场财政学”及其理论框架展现出来,也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到“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的使命与任务。“新市场财政学”的研究还将历经漫长的探索之路,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在学界的批判、互动、交流中,推动“新市场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创新,融合古今中外优秀成果生成具有“中国学派”特点的财政基础理论,最终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引领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的改革与重构。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7-2020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联系电话:010-6177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