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RE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论文 >> 正文
中心师生合作论文在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上刊发
2024年12月18日     浏览量:    


近日,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简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许艺煊(中心2019届毕业生)、中国移动研究院赵江威博士(中心2024届毕业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崔孟奇(中心2024届毕业生)共同撰写的论文Government Restriction, Trading Network, and Bond Yield: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Chinese Inter-Bank Bond Market在国际学术期刊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EMFT,《新兴市场贸易与金融》)数字金融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专栏(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igital Finance Era)刊发(网络首发)。作为SSCI经济学领域一区期刊,EMFT凭借其在新兴市场与经济体研究领域的卓越质量和时效性,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该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高达4.859。期刊内容涵盖了大量对比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或发达经济体经验的研究,旨在提炼政策启示。

研究问题:政府规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是规制经济学(Regulatory Economics)中的一个核心研究议题。学术界对于政府规制的效果尚未达成共识,其中涉及公共利益理论和部门利益理论两种主要观点。公共利益理论认为政府规制能够提升市场效率,而部门利益理论则对此则持反驳态度。Mizutani和Nakamura(2019)实证检验了公共利益和部门利益理论的解释力,发现公共利益理论在非公共事业行业中的解释力更高,而部门利益理论在公共事业行业中的解释力更高。金融市场,作为信息密集型市场之一,其失灵可能源自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或是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因素的作用。金融市场失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系统性难题。那么,政府规制是否能够有效纠正金融市场的失灵现象?公共利益理论在金融市场中是否依然适用?鉴于此,本文聚焦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政府规制问题,旨在验证上述两个经典理论,并深入探讨我国中央政府规制对金融市场效率的具体影响。

研究结论:本研究采用了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18年全年的订单流数据,选取财政部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的限制作为政策冲击变量,并运用微观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发行定价限制对债券市场交易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针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定价限制不仅提高了发行利率,还提高了交易收益率,形成了相对持续、稳定的一二级市场联动效应,表明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定价更加合理化和市场化;就联动效应的形成机制看,发行定价限制促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价格更加“公允”,价格信号机制得以有效发挥,最终使得二级市场上地方政府债券的参与主体增多、交易活跃、流动性提升,并且交易网络呈现“大世界”特征。流动性和交易网络的变化降低了债券风险补偿和风险集聚程度,同时又刺激了投资和交易需求,交割净价因此提高,交易收益率随之提升。

研究意义与启示:与以往更多聚焦于普通市场的研究不同,本文的结论为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引发的市场效率损失,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恢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上级政府的监管在此过程中发挥了直接、有效且及时的积极作用。此外,机制分析从交易行为和网络结构两个维度初步揭示了政府规制对金融交易市场影响过程的“黑箱”,特别强调了交易网络在金融市场问题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研究结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债券市场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完善债券市场机制和构建政府规制辅助下的市场化金融体系方面。

自成立以来,中心始终坚守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鼓励师生以国际化的视野审视中国问题,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望未来,中心将进一步依托我校的跨学科平台优势,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推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迈向新的高度。


撰稿:崔孟奇

审核:姚东旻

责编: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