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心教师阮睿与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讲师李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沈昕毅共同撰写的论文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idence from China被国际知名金融学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接收并在线发表。这是阮睿及其合作者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这篇文章讨论了企业主观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SEPU)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参与的影响,发现SEPU降低了CSR参与,这种负相关关系对受政府影响更大的企业,以及位于缺乏信任地区的企业更为显著。
这一研究有十分鲜明的理论贡献。企业的CSR投资与普通投资相比有两个特点:第一,CSR投资的成本和收益难以被第三方证实。例如,当一家公司声称其花费巨额资金实现了办公环境的碳中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该公司外部的客户、政府很难证实这一点。第二,CSR投资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因此在短期内难以给股东带来利润。例如,如果股东为当地捐赠了一所幼儿园(CSR投资),其价值完全取决于社区和地方政府的认可。只有当社区和地方政府认识到这一CSR投资能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并支持公司的产品后,CSR投资才会为股东带来利润。相比之下,如果一家公司投资于一项节约成本的新技术(常规投资),则这笔投资将直接给股东带来利润。
基于以上两个特点,文章在理论分析部分把CSR投资理解为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契约,并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政策不确定性感知如何影响关系契约建立,发现政策不确定性感知会降低维持关系的期望收益,从而减少CSR投资。经验分析部分使用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构造了企业层面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指数(SEPU),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预测。
这篇文章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更好地与企业沟通有助于减少企业的不确定性感知。当宏观层面的政策不确定性无法改变时,企业高管、社会和负责任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可以采取行动降低企业的不确定性感知(例如,加强沟通,巩固信任,推进数字化转型等),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以往促进企业良性行为的政策建议往往诉诸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利诱”手段,不可避免地造成财政压力增大,财政可持续性下降等问题,引发诸多争论。政策提质增效要求寻找既不造成财政压力,又能有效实现目的的手段,这一研究对此具有启示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7-2020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联系电话:010-6177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