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成果 >> 正文
2018年研究生国奖获得者——李静
2018年12月07日    编辑:    浏览量:    

个人介绍:李静,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17级硕博连读生。本科阶段始终保持专业第一名的成绩,2015年曾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通过夏令营选拔进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攻读研究生。硕士一年级期间,努力钻研财政学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平均绩点成绩为4.108,年级排名第2名。潜心学术科研,本学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篇(均为中财核心期刊A刊),获得学术论文大赛奖1次(全国高校范围三等奖),共参加3次国内学术会议。已通过协同中心的硕博连读生选拔,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担任中心2018年“财政学菁英夏令营”志愿者


我与学术——越努力越幸运

自本科以来,我对学术研究保持了极大的热忱,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竞赛与科研活动,本科阶段共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正是本科阶段培养的学术兴趣与学习习惯,坚定了我在硕士阶段继续进行学术研究的决心和信心。自2016年12月,我便开始参与中心的数据库建设项目,以一名“准硕士”的身份,提前一年开始接受更为规范与严格的学术训练,作为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完成了6个财政数据库的建设任务,对于财政相关领域数据库的建设规划、数据整理、政策文本分析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进一步挖掘财政数据库资源也为我的相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进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攻读研究生后,我继续夯实财政学与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有幸学习了更多跨学科知识,并尝试运用博弈论的分析范式来研究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经过硕士一年级“通宵达旦”的学术磨砺,通过不断努力,幸运地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在导师姚东旻老师的支持下,我参与了多次学术会议,有幸与学术界的众多前辈交流与学习。时至今日,学术让我更加坚定,也让我继续相信,有那么一群人,都是怀揣着赤诚,心无旁骛地潜心学术研究。

参加学术会议并报告学术论文

学术于我——越幸运更要越努力

培养自身学术能力、取得学术成果的过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众多学术前辈带来的经验是,我们只能像“苦行僧”一样苦苦追寻,而从未想过学术于我必须有怎样的回馈。但于我而言,我是幸运的,我自认为在学术路上付出的辛劳远远不足,想要摘得学术桂冠道阻且长,因此更需要一份极大的信念支撑自己走下去。选择继续走学术道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于我而言是一个重复博弈、不断排他的过程。因为选择相信,我放弃了其他任何实习、考证与行业选择,因为选择相信,我咬牙坚持过连续一周只睡4个小时来完成论文,因为选择相信,我说服了家人和朋友,更重要的是说服了自己,即使这个社会对“女博士”总是有些许偏见,但于我而言,精神的富足,追求学术哪怕只有1%的快乐与满足,也是其他无可替代的。选择学术,其实更重要的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幸运的是,我能够清晰看到自身的特长与偏好,并且愿意长期坚持,把这种“长板”无限放大。

“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学而不足以应用于术者,无益之学也;术而不以科学上之真理为基础者,欺世误人之术。”这是我的导师李俊生教授援引梁启超先生的《学与术》对我们的告诫与教导。学术路上,有幸得到众多良师作为引路人,惟愿更加坚定与执着,不断锤炼自己的学与术,与学术一同成长。
导师寄语

世之奇伟瑰怪皆在险远,非有志者,有力者,不盲从者不能至。学术研究如此,人生境遇也大抵如此,立远志,储气力,长见识,明辨识,不从众,可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追求。

——姚东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