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艺煊,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6级财政学硕士研究生,2019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龙马学术之星”得主(全校共五位,其余四位均为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在读期间,以4.063的学分绩点,名列专业第一。在学术研究方面,已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CSSCI),其中AA类1篇,A类4篇,B类3篇,同时在投工作论文1篇(《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的复审阶段),参加WEA International’s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 2018 Annual Conference、首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讨会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10次,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4项横纵向科研课题。连续两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中央财经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在科研获奖上,荣获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论文大赛一等奖、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论文大赛二等奖、2017年第二届中央财经大学“鹏元杯”论文大赛(学术类)一等奖和第二届农业经济理论前沿论坛“优秀论文奖”(《经济研究》编辑部颁)等多项奖项。
刚入校时,在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换过程中,我也曾为研究生基础课程、科研训练和考证实习而迷茫过。幸运的是,我加入了李俊生教授的财政基础理论团队,在我的导师姚东旻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明确和坚定自己的科研道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确定走上科研的“不归路”后,我开始要求自己每天坚持阅读2-3篇财政学主文献集中的重要文献,加深自己对所在团队提出的“新市场财政学”的理解。从文献综述做起,一方面可以为团队理论创新的工作做好基础性的文献整理,另一方面也锻炼到了自己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在理论学习之余,我也同时推进了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学习。博弈论与微观计量方法是我就读的财政学专业研究的两大“利器”。我也想赶一赶目前学术界的“潮流前线”,于是在论文撰写和课题数据分析的实战中不断试错和学习,也就是大家总说的“干中学”,最终取得不错的成绩,学术自信心也得到增强。此外,通过负责中石油定价策略研究课题的实际推进,我清楚地认识到学术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它的实用价值在于服务于真正的实践。这逐渐使我坚定了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研二以来,从沙河到学院南路,从新生升级为学姐,地点与角色的转换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决定我未来的选择迫在眉睫:如果选择工作,就需要开始实习;如果选择读博,就需要在研究上更努力一些。最终,我选择了后者。当然,相比自己研一时“科研小白”的状态,研二之后因为拥有了更扎实的研究基础,我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研究上也相对得心应手,以财政基础理论为基础,以微观计量经济学工具和博弈论方法为“利器”,在“实战”中锻炼自己,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也收获满满。学术研究要坐得住冷板凳,要扛得住挫败和压力。三年来,从读不懂文献到数篇文章的发表,我中间经历了太多次的失败和沮丧,然而每次老师们的明确指导都让我重新燃起了微弱的希望,我告诉自己再挺一挺,再挺一挺可能就能做出来。就是这不知道多少次的“再挺一挺”,支撑我一直坚持到现在。
回首在中财充实而有收获的三年,我的成长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在科研上做个行动派。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研究计划和进度推进表,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帮我们明确研究问题和步骤,将大任务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一步一步去完成,终会有所收获。二是利用好我校和中心优质的学术资源,比如学术讲座、开放式的沙龙研讨活动以及论文、案例大赛等。研究需要交流,需要思想的碰撞,也需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或许今天偶然听的一个讲座,就给了我们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或许我们有时看自己写了很久的论文,会很自恋地越看越满意还满心期待地准备投稿,但是参加了论文大赛后,就可以在审稿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硬伤,甚至一键拒稿前就已改正。此外,参加一些开放式的沙龙研讨活动后,就会发现物理学和经济学也可以“擦出火花”,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也可以一起搭配干活,而且可能会干得更好。多了解一点别人在做什么,怎么做总归是无害的。最后是在生活中做个乐天派。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健康的身体是科研的必要条件。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健身、培养才艺或是参加一些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并坚持下来。身心放松,把握放空自己的“度”,让自己每天都开心地活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最后,我想说一事专注,便是动人;一生坚守,便是深邃。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7-2020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联系电话:010-6177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