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基地班本科生 >> 基地班简介 >> 正文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简介
2021年11月16日     浏览量: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财政基础理论从财政学的学科属性和本源出发,研究如何推进财税体制更好地发挥调节分配、优化配置资源等功能,也是经济转型特别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研究领域。为了培养财政学基础理论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服务中国财政改革的伟大实践,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以下简称“财税学院”)的管理下,财税学院与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中心”)联合组建“财政基础理论基地班”(以下简称“基地班”)。

基地班秉承“以理论为基础、以现实为导向、以方法为核心”的培养理念,以“新市场财政学”为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实际财政问题,并结合利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跨学科视角理解和解决问题。基地班的最终目标是:为培养具有中国气派的财政学者、构建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奠定人才基础。

作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地班是财政税务学院(以下简称“财税学院”)高考《报考指南》中的专业方向,面向财税学院21级本科新生招生(专业为财政学),由协同中心负责实施培养方案。入选基地班的学生将不再参加财税学院二年级初的专业分流。

一、项目简介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为响应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在财政部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央财经大学协同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等5所财经类院校,联合北京、上海、厦门三地国家会计学院,连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社科院等所属科研机构,以及国际著名财税科研机构,于2012年共同组建的财政领域的国家级“智库”。自成立以来,协同中心紧盯“国家亟需、世界一流”目标,汇聚多方资源,围绕中国财政体制发展与改革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财税学科优势,竭力打造成推动我国财政学科融合发展的专业科研教学机构。

协同中心是中央财经大学落实教育部与财政部“省部共建”的牵头单位;2018年,协同中心与财政部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共同建立“全国政府预算与会计研究智库”;2020年,财政部“财税改革研究”专家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协同中心作为专家工作室的执行单位,全面承担了财税改革领域的重大、前瞻性政策研究,认真履行“为国而生,与国同行”的使命,践行“为人民做学问”的研究初心。协同中心立足于财政基础理论创新,旨在建设跨学科、国际化的财政学科研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与跨学科视野,通过扎实的科研能力服务于中国当前财政改革的实践与财政理论中国学派的构建。

作为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二级培养单位,协同中心拥有完善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并以具有“中心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财税人才。协同中心以国际合作为人才培养突破口,已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雪城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国际财税协会(IF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荷兰国际财税文献局(IBFD)、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等十余所国际顶尖财税机构和世界知名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知识引进来”和“师生走出去”国际合作交流方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国际交流机会。在“师生走出去”方面,2019年,协同中心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Johnson Shoyama公共政策研究院达成“双博士学位”合作方案(中方经济学,加方政治学),未来拟针对协同中心的博士生开展培养项目。在“知识引进来”方面,协同中心广泛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对协同中心学生进行短期、长期授课以及联合研究指导,启发协同中心学生从跨学科视角开展财政学研究

2014年,协同中心以“新市场财政学”为理论指导,以扎根现实、跨学科研究为目标,设计了独特的本科生课程培养体系,并组建“新市场财政学实验班”。经过多年训练和培养,“新市场财政学实验班”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生中90%以上的同学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在“新市场财政学实验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基地班进一步以模块化的课程保证教学的系统性,采取“书院制”和“一对一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实际财政问题。为了体现“书院制”的特点,基地班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通识课程,以扩宽学生视野,从不同学科视角理解社会结构和制度演变的规律,进而更准确地理解财政学的学科定位。“一对一导师制”的实质在于减少学分负担,将教学活动的重心从课堂教学转移至研究指导环节,以保证学生可以借助导师的研究项目直接接触到最前沿的现实问题,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抽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基地班每年招生规模不超过15人。如果申请人计划本科毕业后在国内外一流顶尖大学继续深造将得到优先考虑;尤其鼓励有攻读财政学相关博士学位意愿且获得家庭支持的学生递交申请。

二、培养特点

(一)书院制培养。立足基础学问与家国抱负,构建不以细分专业为藩篱的“书院式”立体育人平台。侧重基于坚实学业基础之上的与学生全面发展相一致的思想引领、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实践锻炼。充分整合校内外、国内外资源,通过设立暑期交流项目、邀请国内外大学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以及指导学生论文和研究工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 “一对一”学术导师负责制。学生在入学之初便分配一名专门的学术导师,指导其四年的专业学习、学术研究、实地调研工作,学生可自由选择加入导师开展的面向实践的科研活动,畅通师生交流渠道,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每届不超过3名。

(三)模块化课程设置。创新课程方式方法的设置,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涵盖从最抽象的理论争论到最具体的中国现实:一是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教育,包括文史哲素养课程;二是专业基本原理,包括当前体系下的专业核心课程;三是研究方法论与写作训练,包括博弈论、微观计量等方法课程和学术写作规范课程;四是现实财税问题和实际调研,包括中国财政史、中国财政专题等中国财政制度及演变过程介绍类课程。

(四)跨学科视野。财政学本身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因此基地班尤其注重跨学科视野培养,通过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数学等多学科课程和研究方法的讲授,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跨学科研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