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RE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观点 >> 正文
“政府组织体制:文献与课题”系列课程(7) ——正式与非正式制度
2018年11月23日    编辑:    浏览量:    


2018年10月27日下午,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斯坦福大学周雪光教授讲授的政府组织体制短期课程项目在学院南路校区主教119教室落下帷幕。此次课程的最后一讲,周雪光教授不仅从两个文献工作讲解了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还立足于自己多年的中国政府研究经验,为在场师生介绍非正式制度的地位与现实功能。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社会与心理学院、财税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其他高校的师生全程参与了此次课程。

周雪光教授首先从“为什么关心规章制度?”和“规章制度从何而来?”两个基本问题出发,引导在场多学科背景的师生立足现实回答。习惯、经验学习、冲突等均会引致规章制度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风险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如何?不确定性与规章制度又存在何种关系?对此,周老师介绍了Star、Guardian和Foot-solder三种风险分布,并针对每一种分布讲解对应的规章制度应是如何,如Star代表成功时收益巨大,失败时也不会损失的情况,这对应现实中高校、各类科研单位等组织群体。周老师以自己对斯坦福大学的规章制度如何产生的研究为例,讲解了以教师参议会为核心单位的高校组织规章制度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地,正式制度也存在着几种学习机制。据周教授介绍,经验学习、迷信性学习、政治冲突与规章制度都是现实中出现的常见学习机制。

接下来,周老师从Jensen & Meckling以及Hamond两个文献工作入手,进一步详细地讲解了“组织结构中的信息”和“类别、比较与有组织的学习”。前者指出知识可以分为一般性知识和专门性知识,二者均与知识人不可分离。在市场中的知识更甚,它往往是与知识人合为一体的,在此情况下产权与激励一致。在组织中雇佣知识,那么就产生产权、不同目标和激励的问题,进一步衍生出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考虑,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组织结构。后者的工作则是以图书馆的分类和图书陈列为例,指出规则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问题,规则塑造了选择集。周雪光教授指出财政预算中的类别设置也是如此,在未制定三公经费的相关规章制度时,人们往往不去关心财政支出花费在出差、餐饮上的数额。周老师强调规章制度的核心地位,规章制度来自不同渊源,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是组织运行的基础知识。之后,在场师生与周老师就中国政府中规章制度的角色特点展开热烈的探讨。

了解了规章制度所代表的正式制度后,周雪光教授从自己多年对中国政府研究经验出发,与同学们一起揭开非正式制度的“面纱”。周老师首先从现实中的同乡、同学、同门、同年……等泛血缘关系与潜规则出发,告诉大家非正式制度弥漫于政府运作的各个领域和角落。更令人惊奇的是,非正式制度往往禁而不止,稳定存在,如儒家化组织到理性化组织的努力以及山头主义等……究其原因,周老师指出合法性基础和再生产机制是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该如何理解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呢?周雪光教授提出了一个命题,即正式与非正式制度间关系是国家治理的密码所在,两个维度即与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与合法性基础。三个类型制度是“层层加码”、“变通”和“共谋”。周老师强调非正式制度的合法性、韧性、核心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对待,而不是粗暴的排斥。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价值判断。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最后,周老师留出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对在场师生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从财政上的分税制改革到冯军旗的中县干部现象,周雪光教授引经据典,从更高的理论框架层面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分析中国的改革历史与现实现象。在场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伴随着现场热烈的掌声,我们结束了共计八期的“政府组织体制:文献与课题”系列课程。此次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同学们研究中国政府问题的中止,而是一种新的更加系统的跨学科研究的起点!

本课程项目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合作处“中财讲席教授”项目支持,项目编号为:ZCJX2018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