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RE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观点 >> 正文
2017春季第1期 学术沙龙:现代财政的契约内涵
2017年03月28日    编辑:    浏览量:    

3月22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功举办了2017年春季第1期学术沙龙,主讲人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教授,乔教授通过一个简化的模型模拟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互动,来说明现代财政的契约内涵。(以下为发言内容的整理,文字未经讲演者审定) 


1.契约内涵的形成过程

假定一个最为原始状态,社会上有两组人,一组是富人,一组穷人。这个状态会如何进行衍生?如果没有政府,那么大家很有可能会互相抢夺、掠夺,带来的结果是饥荒、贫困、死亡,当然没有政府也就没有财政。如果有了政府会怎样?政府可以选择保护富人或者穷人。如果保护穷人的时候,那么富人的财富就不受保护,富人有动机放弃一部分财富,那么就会变成一个单一的社会结构、阶层,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社会也曾经有过,并且有理论支撑,只有一个社会层级,就不存在阶层流动。当政府选择保护富人时,那么社会依旧是两个阶层,一个有钱,一个没钱。根据经济学观点,当存在这两个阶层时,穷人所在的阶层,没有理由与富人的阶层进行合作。所以社会即使是两个阶层,但是也不存在阶层流动。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原始状态,经过一系列演变,会变成死亡、单一、或者两元的社会,但是这三种情况,都没有产生社会流动。但是如果政府保护所有的人,情况就有变化了。当政府保护所有人时,如果穷人、富人产生很多合作,那么从同质社会到异质社会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社会阶层。并且我们知道,同质的合作永远不可能产生新的东西,社会的结构、阶层、类群越少,社会矛盾往往更大,例如只有穷富,那很容易产生矛盾;但是如果产生十多个社会层级,那么某个层级要反对社会秩序,他会面临剩余所有层级的压力,这样的社会往往相对稳定。

所以说,一个社会没有政府的时候是很糟糕的,很快走向灭亡。只保护穷人的时候,是一元、短期稳定的情况。两个层级的时候,是极其不稳定的情况。但是如果产生了很多社会层级,那么就发生了变化,保护所有人的时候,有可能产生很多社会层级,更多的社会层级,能够帮助社会稳定,但是如果不同的社会层级之间没有流动,依旧是没有活力的。如果社会不流动,得利的集团则希望保护制度,而不是保护每个人的利益。如果社会层级之间能够充分的流动,那么每个人都需要保护个人的利益。如果阶层之间自由流动,不同层级的人有动力向上奋斗。 只有当社会里不同类群充分配合,产生新的类群,新的类群之间有充分流动,政府保护的供给和每个人需要得到保护的需求,才能够匹配起来。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保护的情况下,财政行为是一种强制行为,它不受任何约束。只有当政府供给的服务与最终需求对称的时候,才产生了契约需要。 

2.财政契约内涵对社会持续存在的影响

我的模型里,有个基本假定:政府有不断扩张的冲动。这个假设不是凭空想象,它在布坎南的研究中也有所体现。政府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没有办法完全自我修复,由于它跨期的不断扩张,也许有一天就跨掉了。正是由于政府有不断扩张的冲动,才需要一个契约对它进行约束。在我的模型里,如果组合一些相关的条件,比如社会充分的流动、契约对政府的约束,虽然政府扩张的冲动依旧存在,但是这种冲动与社会流动性产生的力量能够对冲。我想证明,当任何一个政府,他如果只保护一部分人的权利,那么他就不可能形成所谓的契约,他会走一个趋势性的道路,退化的格局,他可能在周期性波动或直接退化中消亡。当今社会,没有社会多元、生产力的进步、充分的社会流动性,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与政府扩张相对冲的机制,这也是模型想表达的基本概念。

刚刚所假设的,都是封闭的经济社会。如果外来了一些技术性冲击,模型的均衡没办法简单的做判断,因为新技术本身就具有多元性,它可能导致虽然只保护了一个社会类群,但是新技术与这个类群不同个体的结合,也能产生更多的类群、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研究封闭环境的均衡?我是想说明,技术冲击总有结束的一天,当技术冲击结束以后,依旧回到了封闭的环境的均衡,所以这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用来说明契约的形成,对一个社会持续存在的影响。

3.财政契约内涵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

契约形成以后,前面所说的都是单向的影响,从政府的强制开始,政府选择一种保护方式;然后到了市场,市场产生效率,也就产生了收入不平等这个新的变量,进而导致社会产生不同的类群;社会产生的不同类群,又产生了社会流动性这个变量,来与政府最初的强制开始相匹配。当这种单方向的运行,能够产生良好体制的时候,那么就有可能产生多方向的影响,例如市场与政府发生关系,社会与市场之间相互影响。这时候财政的概念不再是单方向的概念,这时候政府与市场可能是双向的交换关系。这是财政契约内涵从单向到双向的延伸。

财政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工具,但是财政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这就回到今天的契约内涵。社会如果是一滩死水肯定是不行的,现代财政就是要塑造充满活力的社会,就是指社会阶层充分流动的社会。如果社会阶层不再流动了,不管这个社会多么富裕,它都没办法形成契约,来驾驭政府不断扩张的倾向。在理论模型中,我们反复提到保护所有人权力是契约形成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新的技术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从不发达到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实践走出了一个成功的道路。但是外在技术冲击结束以后,我国已经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旧有模式在创造社会生产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社会流动性是不是更大了呢?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德国、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都走出中等国家陷阱,当新的技术已经不再输入,需要自我创造的时候,如果自身的技术进步,稳定的社会体系,能够保证经济增长,那是非常好的。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面对陷阱,我们财政也应该转变观点,从保姆型财政走向契约型财政,让财政变成受约束的,形成一个社会不断流动的、良性循环的社会治理体系。


编辑:朱泳奕

责编: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