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功举办了2018年秋学术沙龙第4期——中国官僚体制的三个视角:韦伯、儒教与马奇。本期学术沙龙邀请斯坦福大学周雪光教授讲授,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李俊生教授以及中央财经大学众多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中心副主任曹明星老师主持,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
本期学术沙龙从制度、文化、组织三个视角的交互重叠来理解官僚现象,从而解读中国官僚体制及国家治理制度的内在逻辑。首先,从制度的视角来看中国官僚制在特定支配形式中的定位。韦伯提出了“理性化、具有等级制度”的组织理论,对于经济发展与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基础。韦伯强调任何组织都要有正当性与合法性,其比较制度分析形成了合法性基础、权威类型、支配形式的“三位一体”理论架构。而官僚体制与民主政体及君主制度均有紧密的联系,官僚制特有的原则是基于抽象规则来行使权威,且具有“非人格化”、“铁面无私”等特征。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君主官僚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包含两种权力:君主随时随地干预的任意专断权和常规基础上的官僚权力,其中君主的任意专断权是至高无上的,而官僚权力是因位置而不同的。当代中国则属于混合支配形式,即在正式形式上的法理权威和运行中的卡里斯玛权威(周雪光,2013)。
与韦伯式组织相比,中国的官僚体制存在明显的不同。韦伯式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的“准时、精确和高效”要求,而中国历史上的官僚制是随着传统君主支配形式而兴起和演变的。在中国官僚制中,规则被用来规范官员行为,但并不能保护雇员免于来自上级的任意专断权的干涉。具体而言,中国官僚体制的特点包括:(1)合法性基础:自上而下的授权;(2)向上负责制:围绕执行自上而下的指令而设置;(3)官僚体制理性化的局限,正式制度约束与威胁到自上而下任意专断权。韦伯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中国官僚制度在支配形式中的定位,但是并没有提供更多地线索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官僚制在实际过程中的运行机制。
其次,从儒家文化视角来看差序格局与社会关系及其在官僚制中的角色体现。儒教的文化视角为我们研究中国官僚体制中非正式制度扮演的角色和机制提供了不同的要素。费孝通(1992)运用“差序格局”来形容“以己为中心,和别人联系成社会关系”的“差异性对待”思想;瞿同祖提出了“法律儒家化”的观点,说明人际关系是因地位、关系不同而区别对待的思想。而在中国官僚体制中,也存在“组织儒家化”的特征,法律或规则意味着差异性对待和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中国官僚体制中的非正式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官员具有培育非正式关系网络保护制度、资源动员、职业发展的强激励;其次,“泛血缘化”的圈子文化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人事管理制度对于理解中国官僚体制的非正式制度提供了重要证据。从1990到2005年,政府各种职位的流动时间频率增大,空间流动率十分低。地级市内部流动会产生“社区”形态。官员由于人事调动而产生了高度重叠与密集的关系。低空间流动率意味着在统一工作环境中的长时间的共同工作经历,产生了很强的非正式关联、高密度的社会圈子和社会关系。此时官员具有国家代理人和地方利益代言人的双重身份,提供了差序格局的组织基础。在与其他各方互动时,官僚部门同时具有了“援助之手”“冰冷之手”“掠夺之手”等不同角色,官僚行为和态度随着社会关系同心圆中心的距离而发生变化。
再次,从组织学的视角来看,官僚制应对任意专断权与官僚权力间张力的动态演变,政治周期与政治官员角色转化,从而理解与分析中国官僚体制具有正式与非正式、进取与惰性、反应迅速与松散关联等两面性背后的逻辑。从马奇的组织学理论视角来看,官僚制是一种“有组织的无序”(organized anarchy),官僚组织具有多重的、模糊的目标,其本身是多重的、相互独立的过程和“拼凑应对”(muddling through)的过程。官僚体制的动员机制包括有组织的无序的组织架构和自上而下的注意力分配机制。中央-地方之间的变动性关联(variable coupling),通常在高度关联与松散管理之间进行摆动,呈现集权-分权的周期,政府官员的角色在不断转化,比如积极进取的“企业家”角色与风险规避的取向等。官僚制的动态过程随时间、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等呈现不同的特征。
在提问环节,众多老师与同学围绕“儒家文化”、“组织儒家化”的研究视角,以及从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现实问题与周雪光教授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周教授强调,与韦伯式“法令”组织理论相比较,中国的官僚制度除了在程序上的组织理性外,还存在着“差序格局”、“因人因事而异”的特殊特征,对于研究中国官僚体制中的非正式制度和人事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最后,中心首席专家李俊生教授进行了总结点评,认为周雪光教授的本次讲座对于理解中国的官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而财政行为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到政治学、公共管理、法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从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理论框架等多个方面进行拓展。周雪光教授作为中心特聘教授,从组织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以及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
本次讲座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合作处“中财讲席教授”项目支持,项目编号为:ZCJX20180007。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 2017-2020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联系电话:010-61776239